现代传播条件下微时代之微电影对检察文化的构建研究

2018-05-21 16:41陈苏琳陈勇许韵
科技传播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构建

陈苏琳 陈勇 许韵

摘 要 检察微电影作为法治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传递检察理念,普及法理知识,对于构建检察文化发挥着独特的优越性和影响力。从全国检察机关微电影展播分析研究,可以发展微电影的传播可以有效丰富并弘扬检察文化,提升检察官形象。但从整体而言,检察微电影在构建和传播检察文化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发展的瓶颈,需要从各地方的检察实际入手,准确定位形象角色,把握法治宣传规律,拓展传播媒介范围,从而更加深入地传播检察文化。

关键词 微电影;检察文化;构建;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9-0159-03

1 微电影传播对检察文化的构建

1.1 构建检察机关的法治文化

检察微电影作为法治微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分支,不哗众取宠,也没有惊悚的情节铺垫和炫目的特技展示,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法治文化宣传作用,其法治题材极具冲击力和视觉效果。检察微电影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检察机关的公诉工作、反贪工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等都可以纳入其中。检察微电影的题材基本都是真实的案例,所传达的信息极具法治特色,所传达的法治信息更容易打动人心。如吉林省松原市检察院创作的《老刀的态度》,从情节到人物,从摄影到表演,都紧紧围绕着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中对贪污挪用公款这一类犯罪的严厉打击活动,传递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零容忍态度理念。

检察微电影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制作的《悬崖》,讲述了某公司技术工作者因竞争公司高价收买,连夜在公司偷偷地收集、打印涉密资料,开车运送和接头的故事。影片通过门响、风吹窗帘等特制音响处理和特写镜头,营造惊恐的气氛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其中音乐、镜头、画面不断切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心理悬崖式的紧张,最终以送还资料体现“新生”,让观影者在无声处接受了一次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教育。

1.2 构建检察机关的人文文化

检察机关一向以威严的外部形象示人,但人性化的执法和人文关怀更加能够拉近检民关系,从而获得群众的认同和好感,上海市浦东区检察院和公安局合作的《梦里一千米》曾获上海国际微电影节的最佳公益电影奖。影片通过检察机关未检工作人员发现、关注服刑人员子女入学难的现实性问题,向社会呈现新的检民关系。通过对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成长的关心和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共享学校这一片蓝天,从而使得微电影中能够体现检察机关的人文关怀,具备真正打动人心的人文力量。

1.3 构建检察机关的形象文化

影展中,《激情人生》《廉应若莲》《爸爸你在哪里》等一组组影片则展示了检察干警执法为民、敢于监督、廉洁自律的“群像”。如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的《激情人生》以全国模范检察官林志梅20年的預防工作人生为契入点,用14个富有代表性的年代镜头描绘了南京市检察预防工作数十年来的各个发展脉络,同时展现了检察官创先争优、为民请命的良好形象。《爸爸你在哪里》则以检察官爸爸工作忙来不及参加孩子班会,以及孩子作文描述眼里的伟岸父亲这两条线来进行交错对比,形象地表现出检察官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精神形象。检察机关利用微电影这一种检察文化新载体、新形式,更加真实地、立体地记录着当代检察官的精神世界和工作生活,向社会展示更生动、更丰满的检察官形象,从而提升检察工作的影响力。

2 微电影构建检察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手法

2.1 内容展示:艺术性与真实性相结合,提升观赏性

检察微电影也是电影,一部好的电影要传播出好的文化理念,提升其观赏性,其艺术性和真实性是不可或缺的两点。其一,检察微电影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成分才能吸引观众收看,才能更好地弘扬检察精神、宣传检察文化。所以检察微电影的创作不能够是说教型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要通过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检察工作的亮点,比如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的《原来如此》,通过设计多条线并行,同时以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角度去观察身边检察官的生活,通过一个个误会的剖析来形象地诠释检察工作的社会理念,构思的艺术性别具一格。其二,检察微电影的题材应该是贴近现实,反应真实的生活,所以要善于用真实的故事来传递文化理念,其细节设定要做到严谨而经得起推敲,用故事打动人心,用情节感动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检察文化。

2.2 内涵传递:悬念性与情感性相融合,突出故事性

检察微电影与一般法治微电影一样,其实也是在讲述法治故事,其创作与传播的手法应符合普遍的法治故事宣传经验。其一,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检察微电影的很多故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悬念性,但随着法治微电影的普遍传播,很多原本带有悬念的法制故事对于观众而言已经不再有新鲜感。所以,需要通过巧妙的编剧设计,利用创意的剪接来设置悬念。所谓的悬念设计,既是要求把故事的结局内容在开头先埋下伏笔,并给出或明或暗的暗示和提醒,通过剧情的连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和节奏,激发观众心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性的结局越出人意料,就越能给与观众满足感,但切忌故弄玄虚影响故事的真实性。其二,发挥情感性的感染力。在微电影的观影体验中,往往一个细小的情感细节设计,却最能够打动人心,这就需要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充分挖掘演员个人化的情节细节,让社会化情感与个人化情感交织,突出冲突融合,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2.3 影像表达:创意性和语言性相契合,提高精致性

微电影画面的镜头最为精炼,影片的精致性是其“微”中见大的主要推动力,审美风格虽以写实主义为主,但也需要通过电影最基本的影像表达手法来进一步传播其内涵理念。其一,创意化形象组合。微电影中的影像创意主要是指声音和画面的组合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组合画面、镜头、声音等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现今的检察微电影应该敢于打破常规的镜头语言设置,善于使用多类别、多场景的时空交错,以倒叙、插叙等新颖的叙事手法,将原本散乱的片段拼接组合却又不失严密,才能真正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因创意新颖而感到有趣新鲜。其二,电影语言需要以最直观的鲜明的形象来传递其艺术语言。荧幕画面作为电影语言的最基本元素,其中的色彩、服装、表演、照明等要素都是特殊的电影语言,在摄影机的运动之下,不同镜头的剪辑产生的蒙太奇效果是表现电影语言的独特修辞规律。用好电影语言才能表现好检察文化,让观众能够明白微电影在讲述什么,在无声处接受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

3 微电影传播和构建检察文化的发展路径思考

3.1 依据地方检察工作特色,让地方检察风貌尽收眼底

检察微电影对各个地方检察人文形象的塑造,就是要把地方检察的工作特色与电影元素巧妙的结合起来,通过电影传递出地方检察文化的风貌和内涵,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检察人文形象,展现地方检察特有的风采。拍摄微电影时,需要巧妙地把所要宣传的检察机关的建筑物、历史文化遗迹、检察工作等与剧情巧妙编排结合,将地方检察的文化特色、理念与电影情节进行完美的嫁接融合,用检察实践衬托故事,让故事丰满检察文化。如广西省检察院的《一条私信》,通过一个小案例的案卷移送过程,将检察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风貌予以展示,包括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威严,询问证人时的亲和,交接卷宗时的协作,楼道的文化装饰等。用微电影这一载体将地方检察的法律监督职能与人文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和,使得检察机关公正为民的形象宣传与烘托能够水到渠成。

3.2 准确定位形象角色,深化检察工作社会担当

检察微电影作为国家机关的媒介影视,必须坚持基本的人文法治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强化传播检察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在微电影等影视作品中树立好检察机关的形象或是展现出检察官的风采?这实际上是法制类影视作品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检察微电影要在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展现与检察文化基本内涵相呼应的影片内容,就需要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为形象定位基准,选取正确的题材,通过微电影的传播构建出刚正不阿而又廉洁为民的检察形象。而且,检察微电影要发展成熟,还必须发挥好内容优势,勇于深化其社会担当,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正能量,用普通人对自身权益的捍卫、法律权益意识的觉醒来展现检察文化的多层次内涵,于细微之处见得真知。

3.3 把握法治宣传规律,树立检察文化品牌价值

检察微电影作为媒介产品,收视是这种文化类宣传影视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检察微电影需要將传播内容与观众的关注点相契合。检察文化宣传的微电影模式无须改变,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也不用改变,但传播的方式可以不断地进行创新。检察微电影的创作可以考虑与时下的社会热点、重点、难点话题相结合,既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也能够减少影片与观众的心理阻碍。就如检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传播方式一般,在原有的口碑基础之上,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社会人士和专业演员参与到影片创作和传播之中,给检察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生命动力,从而打造出具有检察特色的品牌微电影,发挥其传播检察文化的独特价值。

3.4 拓展传播媒介范围,深入传播检察文化内涵

当下的检察微电影基本都将传播法制知识文化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常常难以平衡观影娱乐和文化传播的需求,其传播渠道往往较为狭窄,所以需要拓展和完善微电影的传播媒介渠道和范围,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

其一,运用新媒体进行微电影宣传和营销。针对地方检察宣传的现状,可以选择利用检察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在微电影上映前推送涵盖影片的通告、花絮、预告片的微信推文,使得微电影在还未上映前就能够拓展观众群体。在上映后还可以用线下活动、邀请观众做微信观影点评、问卷作答等方式形成完整的传播链条,进一步拓展文化传播的范围。

其二,拓展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可以选择在电视台、报纸上投放宣传广告,进行预热,使得观众对微电影产生观影兴趣,还可以利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候车厅、楼道中的移动媒体播放器传播微电影,吸引观众的关注。当微电影在电视上播放后,可以再通过网络播放其完整版的视频和花絮,形成更为广阔的跨界宣传效应。

4 结论

检察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是一个庞大的、全面的、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其媒介传播策略必须体现长远的、整体的规划,并辅之以有效的执行,利用微电影来构建和传播检察文化概莫能外。任何希望通过一两部微电影作品就让地方检察文化扬名立万的想法并不可取。所以,一定要在形象传播定位清晰,微电影故事创意新颖真实、品牌设立规范而完整,整体宣传手段协调有效的基础上,多方位的打造检察文化,才能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营造出丰满的、立体的、真实的检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燕鹏,王凯.“三位一体”检察文化建设格局的构建[J].人民检察,2015(7):49-51.

[2]徐汉明.检察文化建设: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J].法学评论,2011(3):109-114.

猜你喜欢
微电影传播构建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