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蛋氨酸和脂肪水平研究

2018-05-21 01:24樊海平张蕉南邱曼丽薛凌展钟全福
中国饲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鱼蛋氨酸饵料

张 坤 , 樊海平 , 张蕉南 , 胡 兵 , 邱曼丽 , 薛凌展 , 陈 斌 , 钟全福

(1.福建天马科技股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308;2.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308;3.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以及福建等地的河流、湖泊中(林伟强等,2016),其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总量超过青鱼、草鱼,肉味鲜美,无肌间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Anu等,2013)。大刺鳅为底栖淡水鱼类,主要捕食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黄永春,1999),胃壁厚,肠道粗而短。目前,大刺鳅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及饲料配方研究应用等鲜见报道,驯养主要使用水蚯蚓、冰鲜及鳗鲡配合饲料。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饲料中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不同含量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和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筛选出大刺鳅幼鱼适宜饲料配方,以期为大刺鳅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鱼 试验用饲料、蛋氨酸及鱼油均由福建省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饲料原料以全过100目筛,逐级混合均匀的鱼粉及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以预糊化淀粉作为黏合剂,另外添加少量维生素及矿物质预混料。

试验鱼为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利用野生大刺鳅自繁育的同批次子一代苗种,经浮游动物、水蚯蚓、鳗鲡配合饲料系列饵料培育至幼鱼,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 (8.63±0.23)g和(14.87±0.32)cm。挑选外表正常,健康的个体于直径1.5 m的玻璃纤维桶中暂养2周,暂养期间24 h不间断充气,保证水体溶解氧稳定,水源为经充分曝气24h以上的地下水,温度维持26~28℃,每日分别于7∶00和16∶00投喂鳗鲡配合饲料2次,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2%,分别于投饵后1.5 h清污换水,日换水量40%左右,待鱼体稳定摄食后移至150 L玻璃缸中进行正式试验。

1.2 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以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含量为因素,设置3个水平,其中蛋白质水平为44%、47%、50%,蛋氨酸水平为1.4%、1.7%、2.0%,脂肪水平为 4%、6%、8%,分别配制G1~G9共9组不同营养水平配合饲料 (表1)。9个处理组,每组放养36尾经停食24 h的大刺鳅幼鱼,每组设置2个重复。每天分别于7∶00、16∶00投饵,日投饵率为鱼体总重的2.5%~3%。摄食结束1.5 h后虹吸排污,日换水量为70%,试验持续60 d,试验期间利用电加热棒维持水温为27~28℃,溶解氧≥6.0 mg/L,氨氮 <0.2 mg/L,亚硝酸盐 <0.02 mg/L,pH 7.3±0.3。每日记录饲料摄食量和死亡鱼尾数,每隔10 d每组随机抽样6尾大刺鳅称重后调整饲料投喂量。

表1 配方饲料的正交试验设计表L9(34)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试验结束前24 h停止投饵,称量每组鱼体总重后,每组随机取6尾鱼称重并测定体长,然后在冰盘上进行解剖,分离并称量内脏重、肝脏重和肠系膜脂肪重,生理盐水分别冲洗肝脏和肠道,滤纸吸干后分别加入9倍体积(V/m)的预冷生理盐水,冰水浴中匀浆制成10%组织液,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待测。

1.4 指标测定 生长性能采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系数表示;形态学指标采用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肠系膜脂肪体比表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存活率/%=Nt/N0×100;

增重率/%=(Wt-W0)/W0×100;

特定生长率/%=(ln Wt-ln W0)/t×100;

蛋白质效率=(Wt-W0)/WP;

饵料系数=F/(Wt-W0);

肥满度/%=100×m/L3×100;

脏体比/%=100×mv/m×100;

肝体比/%=ml/m×100;

肠系膜脂肪体比/%=mi/m×100;

式中:Wt为试验结束时鱼体质量,g;W0为试验开始时鱼体质量,g;WP为蛋白质摄入量,g;t为饲喂天数,d;F为饲料摄食量,g;N0试验初始尾数;Nt为试验末尾数;ml为肝脏重量,g/尾,mv为内脏重量,g/尾,mi为肠系膜脂肪重量,g/尾;m 为鱼体重量,g/尾;L 为鱼体体长,cm/尾。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各组间差异显著。直观分析法及方差分析考察3种试验因素对大刺鳅幼鱼增重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层次分析法(郭穗勋等,2004)考察试验因素各水平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权重。

2 结果

2.1 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2。试验期间大刺鳅幼鱼摄食正常,存活率均超过97%,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G7处理组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最大,分别为177.38%、1.65%和2.65%,其中WGR、SGR除与G9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其余处理组提高了8.09%~26.81%和5.45%~18.79%;PER较G4处理组显著提高了26.79%(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G9处理组的饵料系数(FCR)最小,较G3处理组显著降低了32.35%(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试验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结果见表3。大刺鳅幼鱼肥满度(CF)及肠系膜脂肪比(IPF)受饲料中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添加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G5处理组肝体 比 (HSI) 较 G4、G6、G8处 理 组 显 著 增 大 了13.55%、11.68%、13.55%(P < 0.05),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 G9处理组脏体比(VSI)较G8处理组显著升高了27.08%,除与G3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 < 0.05)。

表3 试验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1 直观分析法 结果见表4。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三种试验因素对大刺鳅幼鱼增重率和饵料系数的极差 (R)值分别为24.21、10.87、5.81 和 0.17、0.08、0.02,R 值的主次顺次为A(蛋白质)因素 >C(蛋氨酸)因素>B(脂肪)因素,因此试验因素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影响大刺鳅幼鱼增重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蛋氨酸含量,再者为脂肪含量。通过比较各因素水平间k值的大小得出,大刺鳅幼鱼的饲料配方以A3B3C2为佳。

表4 试验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的效应分析(2个重复)

2.3.2 方差分析法 结果见表5。以增重率为考察指标,蛋白质对大刺鳅幼鱼增重率影响极其显著(P=0.000),其次是蛋氨酸含量(P=0.025),脂肪含量对大刺鳅幼鱼增重率影响不显著(P=0.233)。以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3种饲料主要成分均对大刺鳅幼鱼饵料系数影响显著 (P<0.05)。因模型误差同试验误差显著差异(P<0.05),说明试验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进行各因素水平间的多重比较无实际意义,为寻求最优水平组合,需进行试验各处理组间的多重比较。

2.3.3 层次分析法 结果见表6。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试验因素不同水平对大刺鳅幼鱼增重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权重最大的分别是A3、B3和C2,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由各水平影响权重之和的大小决定,增重率各因素水平权重之和分别为 A:0.592,B:0.183,C:0.265;饵料系数各因素 水 平 权 重 之 和 分 别 为 A:0.613,B:0.077,C:0.311。因此主次顺序为A>C>B,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2,与直观分析法一致。

表5 试验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的方差分析(2个重复)

表6 试验饲料营养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的层次分析

3 讨论

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均衡、利用效率高、安全方便、便于储存等优点,是大刺鳅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决定了大刺鳅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与安全(宋青春,2009)。然而有关大刺鳅的营养生理、代谢规律、营养需求及有害物质的危害量等研究及其系列配合饲料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优化大刺鳅幼鱼饲料配方,对大刺鳅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以增重率、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蛋白质的的含量对养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蛋氨酸含量,而脂肪含量的养殖效果影响差异不显著;以形态学指标为考察指标,3种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均对大刺鳅幼鱼肥满度、肠系膜脂肪比重影响不显著,这与奥尼罗非鱼(林仕梅等,2008)、大菱鲆(魏玉婷,2010)等研究结果一致。在9种饲料配方中,养殖生长性能各项指标最好的是G7处理组,即50%蛋白质、4%脂肪和3%蛋氨酸,而饵料系数最低的为G9处理组,即50%蛋白质、8%脂肪和1.7%蛋氨酸,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脂肪含量有利于节约蛋白质。但此含量是否已达“上限”,继续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是否会更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驯食转料的幼鳗配合饲料3种主要营养成分分别为粗蛋白质45%,蛋氨酸1.4%,粗脂肪4%,与正交试验粗蛋白质50%,蛋氨酸1.7%,粗脂肪8%的优化组合相比,粗蛋白质、蛋氨酸和粗脂肪水平均有所降低。饲喂结果显示投喂幼鳗饲料大刺鳅幼鱼生长速度、饵料系数等指标较优化组合饲料差,表明大刺鳅幼鱼对蛋白、蛋氨酸和脂肪需求量大于幼鳗。

研发优质配合饲料的基础之一是营养需求的研究,鱼类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因子,且各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及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均对水产动物产生影响,只有将多种饲料成分相配合才能满足水产动物的生理需求 (王晓娟等,2010)。良好的大刺鳅配合饲料配方,一方面要以大刺鳅营养标准为理论依据,运用大刺鳅营养调控理论与技术,提高饲料的诱食性及其消化吸收率,增进大刺鳅免疫力,充分满足大刺鳅生长与繁殖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大刺鳅养殖模式及季节和地区的差异,并根据大刺鳅种类、规格及养殖过程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作出适当地调整,以开发出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大刺鳅配合饲料(何志刚等,2010)。本研究仅设计蛋白质、蛋氨酸和脂肪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且经方差分析表明3种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开展维生素、矿物盐及不同种类、质量蛋白源等对鱼体的影响研究,对大刺鳅饲料配方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论

本试验应用平均体质量为(8.63±0.23)g的大刺鳅幼鱼,采用正交表L9(34)设计9组不同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含量水平的配合饲料,以增重率和饵料系数作为生长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蛋氨酸及脂肪含量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的WGR和FCR影响显著;对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肠系膜脂肪比影响不显著。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含量分别为50%、1.7%和8%。

参考文献

[1]蔡雪芹.名优品种大刺鳅[J].海洋与渔业,2006,10:17.

[2]郭穗勋,黄榕波.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J].大学数学,2004,20(1):114 ~ 117.

[3]何志刚,艾庆辉,麦康森.大黄鱼营养需求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10,31(24):56 ~ 59.

[4]黄永春.汀江大刺鳅食性和繁殖生物学[J].水产学报,1999(s1):1 ~ 6.

[5]林伟强,廖显平,陈挺,等.大刺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海洋与渔业,2016,7:50 ~ 53.

[6]林仕梅,麦康森,谭北平.实用饲料中添加结晶蛋氨酸对罗非鱼生长、体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8,32(5):741~749.

[7]宋青春.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8]王晓娟,艾春香.鳗鲡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质量评价[J].饲料工业,2010,31(10):47 ~ 51.

[9]魏玉婷.大菱鲆幼鱼对饲料中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E需求量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10]Anu P V,Vijayalakshmi C.Histopathology of heart of fresh-water spiny eel,Mastacembelus armatus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Tereacotyle Metacercaria (Trematoda:Strigeidae) [J].Research Journal of Parasitology,2013,8(2):45 ~ 54.

[11]Sardar P,Abid M,Randhawa H S,et al.Effect of dietary lysine and 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nutrient utilization,carcass compositions and haemato-biochemical status in Indian Major Carp,Rohu (Labeo rohita H.) fed soy protein-based diet[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9,15:339 ~ 346.

猜你喜欢
幼鱼蛋氨酸饵料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香饵
香饵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藤——致树及其它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秘制饵料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