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桦峥
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日前,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小寨派出所人头攒动。争先恐后来办落户手续的,多是附近大学在校学生。长安大学学生张雯现场咨询之后就直接办理了落户,只花了半个小时。
3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宣布,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就在新政宣布当天,西安迁入8000多人。至此,武汉、成都、西安、郑州、长沙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各地引才政策主要是“抡出”户口、住房、创业等方面优惠条件的“三大实招”。石家庄简化人才落户手续,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公安部门即报即批、当日办结。南京40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即可落户。武汉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郑州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技能人才实行“零门槛”落户。
在租房、购房优惠方面,符合条件的人才到石家庄市工作之日起,5年内最高每月享受2000元的房租补助。在武汉,大学生可以申请租赁大学毕业生租赁房,还可以低于市场价20%的租金租到租赁房。在郑州,青年人才首次购买住房,博士每人补贴10万元、硕士每人5万元、本科毕业生每人2万元。
在人才创业方面,各个城市也给予了很大空间。海口提出,经评审通过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一次性给予启动资金30万元。石家庄提出,毕业5年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可申请最高8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各地为吸引人才出台的优惠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根据西安市公安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西安市外迁入共244978人。其中博士以上392人,硕士研究生6689人,本科74960人,大专50233人,中专、技校17796人;人才引进9851人。对比2017年一季度,西安市外迁入仅26130人,2018年一季度西安的落户人口数增长了近10倍。
郑州市人才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初,各类人才落户5264人,接近去年人才落户总量半数。在武汉,2017年武汉实现大学毕业生留下创业就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均创历史新高。今年要确保留汉大学生达25万人以上,一季度,大学毕业生留汉创业就业已近10万。
山东:给补贴给编制给户口
对人才和人口的渴求不断蔓延,山东省也加入“抢人大战”。从现金补贴到零门槛落户,再到购房补助、事业编制、创业资助……山东各地竞相出台引才政策,向学士、硕士、博士等青年才俊送上“大礼包”。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为人才提供现金补贴,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在租房补贴方面,济南3月份出台的“人才新政30条”提出,对企业新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今年,青岛则将租房补贴标准提高至硕士每月800元、博士每月1200元,其中紧缺专业硕士每月1200元、紧缺专业博士每月1500元。以及包括住房补贴在内的各类生活补贴标准,近期也“水涨船高”。
让有才者居有其屋。烟台对新引进的创新创业且购房的人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正高级职称、博士(含副高级职称)、硕士分别为6万元、4万元、2万元。日照也有同样举措,凡是从事科研技术工作满五年且首次购房的博士,一次性给予15万元购房补贴。今年3月,日照岚山区卫生系统出台更具吸引力政策,对符合引进条件的博士,安排区内120m2住房一套免费使用,期满10年归个人所有,或在日照市、区首次购房的一次性给予购房补贴40万元。
对于毕业生关心的编制问题,各地从简化引进程序到打出“配偶编制”牌,再到不受编制限制,以灵活政策提高吸引力。对此,威海、莱芜、聊城等地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济南、臨沂等市也都推出人才编制“蓄水池”,灵活用于博士学位等人才的引进和创业激励。
各地人才引进中,落户政策的开放性是最大的。淄博“人才新政23条”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推行“先落户后就业”的城市还有青岛,该市出台细则规定,50岁以下博士、硕士,4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人员,均可“先落户再就业”,普通专科学历取消社保年限限制。去年8月,“济南史上最低门槛的落户政策”出台,全面放开大中专毕业生落户限制,并设立“人才集体户”,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凭劳动合同并正常社保缴费,即可落户。
释放青年才俊的创业创新潜能,是人才留得住的关键。山东各地在人才创业方面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临沂对于在校大学生或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在临沂创办企业者,经评估可给予2万元至10万元资金扶持;潍坊对自主科技创业的博士,依据项目评估情况,分三类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创业经费资助;潍坊及东营亦出台了相关政策……
“抢人大战”折射出什么?
通过梳理人才战略城市发现,目前,“抢人大战”参与度最高的武汉、西安、成都、郑州、长沙、南京等城市,多数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大部分都处于扩张与产业转型期。有专家表示,“抢人大战”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区域经济版图变化的新动向。
留住年轻人、留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就保证了城市的未来——这是不少城市管理者的共识。目前,武汉、郑州、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发展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而其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大学生。
“为什么独角兽企业都聚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因为那里聚集了大量高素质、善创新的大学生。”武汉市招才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大学生群体毫无疑问将成为创新经济的主体。在武汉发展活力最强的光谷,近年来每年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增参保人口就超过10万人,他们是光谷光纤信息、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说过去经济增长驱动因素主要靠投资与外贸,那么,现在和未来都要靠人才与创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薄文广说,过去,“抢人大战”主要是春节后各地高薪“抢工人”,尤其是有技能的熟练工,他们是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工厂流水线生产服务。现在,“抢人”演变为各地争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智力资源。
这一变化,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断转型升级的重要例证。
大学生落户、就业去向的变化,也透露出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新变化。根据湖北、湖南、陕西等省份教育部门公布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这些高校资源相对集中的省份,毕业生前往广东、北京等地就业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本地就业、创业比例明显提高。以湖南省为例,相较2015年,该省2017届高校毕业生前往广州、深圳等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就业人数占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在省内就业占比则出现同等幅度上升。
显然,大学生选择户籍管理更宽松、更宜居、更有事业前景的城市,改变了原来千军万马挤入大城市的发展路径,这也是中国经济正逐步实现地区发展平衡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