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风物志

2018-05-19 10:20米绪
齐鲁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春分谷雨煎饼

米绪

自然季候成就了文化表达

谷雨这天,香友茹女士在慧通香堂交流群里留言:谷雨这天适合品牙香。伴着古琴、牙香清远,好一幅雅集氛围。牙香是以香料切片炮制,并根据功效用多种香药浸泡、蒸炒窖藏而成。比起线香、盘香的燥,牙香的润雅,适合谷雨较润的天气、适合生发的季候。这一个雅致群落,借一款香,遥遥向古人致意,企图在浮躁的现实中留得一分文化的韵致。

每一个季节,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仪式。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大雅事当然也要应天时地气。每一个季节,用什么香、喝什么酒、赏什么花、品什么茶,那是旧时代文人的细致优雅,是丁点也错不得的。薛宝钗的冷香丸也不能仅以杜撰视之,而是精致生活的一个象征。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气的露、霜降节气的霜、小雪节气的雪,在中国文化里,并不是普通的H20,而是携带天人秘密的文化象征和实体。

中国香学会会长傅京亮曾经制作过一款叫做“百花之香”的古方香。香方要求取三月三的雪水。他以为或是误传。没想到,2000年的三月三,他遇到了桃花雪。这雪水窖藏一年后他才有机缘和香。香成,他以为终于触摸到这款香背后的奥秘。

一款香,可以让我们记起一个民族的文明密码,一张画,也可以忠实传递一种文化基因。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记录了1518年清明日与友人茶会于惠山的情景。这幅画中,有人待水于井旁,有人抚卷若有思,有人候沸备茶,有人亭中对谈,好一幅从容乐游图景。惠山茶会图忠实记录了古代文人春日的一大雅事:登临试泉、揽胜品茗。画的背后,还有明前茶、雨前茶的讲究。清明和雨水节气之前气温比较低,茶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慢,物以稀而贵。贡茶求早求珍,唐代要求皇宫清明宴上所有的贡茶必须是当年的,导致产地只好提前采摘快马运送。是以很多宫斗大戏里都会以新茶旧茶作为荣宠或失势的道具。《惠山茶会图》背后,隐约透露了这个民族关于旗枪和雀舌的讲究。

明代钱榖的《兰亭修禊图》则记录了三月三上巳日的修禊习俗。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这一习俗的久远,可以追溯到孔圣人,有《论语》可以作证: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曲水之戏,成就最为著名的兰亭修禊。从图中可以看到,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让盛满美酒的觞顺流而下,置于水上停于某人之前,他即席赋诗。参与者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这天,有26人作诗,编成了诗集《兰亭集》。王羲之为其作序,伟大的《兰亭集序》就这样诞生。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自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就成为一种文化理想。

不时不食,美食的天時与地利

每一个节气,其实都是劳动节,也同样是美食节。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

立春日,赫哲族的渔民们有歌曰:立春打獐狍,雨水舀鱼忙。惊蛰忙织网,春分船沿上。清明河水淌,谷雨开大江。 而胶东人则在雨水日翘首期盼一道叫做桃花虾的美味。桃花虾,被称为春季第一鲜,是烟台莱州独有的一道小海鲜,雨水之后,逐渐肥美。桃花虾顾名思义,出产于桃花盛开的时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对于莱州人而言,如果没有吃桃花虾,春天是否到来都似乎令人怀疑。桃花虾非常鲜美,只要在滚水里打个滚,就可以上桌,鲜嫩得要丢了舌头。用凉粉菠菜一拌,那就是最好的一道酒肴。吃了一个正月的肥腻甜软,在这一口春鲜的冲击下,味蕾和全身的感官都满血复活了。

二月二,龙抬头。在龙抬头的前一天,胶东家家户户摊煎饼、吃糕豆。煎饼在鲁西南地区是日常主食,但在胶东,煎饼却是春日特有的食品。此煎饼用面糊在大锅上摊成,比市场上常见的煎饼要软要厚,是老人孩童都非常喜欢的口福。而孩子们口袋里要装上炒熟的黄豆或糕面做的炒面片。这实际上是惊蛰的习俗。所谓蛰虫惊而出走,人间处处除虫。江浙一带用扫帚扫虫,湖北土家族有“射虫日”,广西金秀的瑶族则直接叫做吃“炒虫”,实际上吃炒玉米,也是消灭害虫的象征。

惊蛰日最有趣的习俗是蒙鼓皮。古人想象中,惊蛰日虫子惊走是雷神敲鼓引起的。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人类的活动也要顺应天时。

到了春分,天子日坛祭日。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这一天,要放风筝、簪花、吃野菜。

欧阳修在《阮郎归》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也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放得好,那就是“纸鸢跋扈挟风鸣”,放得不好,可就要“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这一天,有人仰头放风筝,有人低头觅野菜。在岭南,“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马齿笕一类等等,回家“滚汤”,名曰“春汤”。有谚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还有一样习俗老少皆宜——竖蛋。春分时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鸡蛋的竖立。当然,在祭扫踏青和种瓜点豆之余,清明的食物依然独特。

晋文公烧死介子推,显示了一种权力的傲慢,但寒食节却保留了我们冷食的传统并发展了颇具特色的小吃。江南一带要吃青团。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是清明踏青必备的零食。还有馓子,也是耐于储存。用蜂蜜调水和面油炸,酥脆香甜,也是寒食节必备的美食。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特别美好的品质,能把任何节日都过得兴高采烈的。该哭的时候哭,哭完了,该吃啥吃啥该玩啥玩啥。如若不信,请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事实上,清明节渐渐把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一些传统包含进来,斗鸡、秋千、蹴鞠、种柳……无论是吃喝玩乐,都是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到了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多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其实,岂止是走谷雨,我们这个民族,每一天都走在自然里,敬天也好、法祖也好,吃喝玩乐偃仰啸歌里,全都是生存规则的表法。

猜你喜欢
春分谷雨煎饼
农事 春分
곡우 ( 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分
春分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Équinoxe de printe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