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吕玲
(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时,不但需要终止透析影响血透的效果,同时很有可能造成静脉内瘘闭塞,对患者造成身体健康的威胁[2]。本次研究选取187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分析品管圈在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月187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3例,男50例,女43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4.24±2.23)岁;实验组94例,男52例,女4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5.69±2.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健康宣教与基础护理工作。
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1)成立品管圈:品管圈总人数为6名,其中包含1名主管护师、1名主治医师及4名护师;由资历最深工作经验最丰富的护师担任圈长;(2)控制患者透析间的体重增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以控制患者的体重。在透析期间,让患者每日进行称重,控制患者的体重在透析期间增长程度不能超过5%;(3)合理设置干体质量准确设置超滤量:对患者液体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透析期间患者的体质量不得高于1 kg/d,每次超滤量需要少于干体重的5%;(4)严禁透析中进食:告知患者严禁在透析中进食,若患者必须要在透析中进食,则应当给予患者馒头、面包等食物,并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此外,在透析后3 h,若患者血压在110/60 mmHg以下时,则不可进食;(5)具体措施:第一,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并由每1名专业护士负责一组的人员,并让同组患者的透析治疗在相同病区进行;第二,患者在进行称重时,需要安排责任护士在一旁观察与记录,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衣物的更换情况;第三,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群,并指导患者关注公众平台并加入微信群。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询问专业医师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并定期在公众平台中发布;第四,透析仪每3个月需要进行1次保养,同时还需要定期对透析仪进行检查,若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问题的排查;第五,对于干体重每周都有一次不能达标的患者,需要延长其血液透析的时间,并增加透析的次数。
对比两组患者血透时低血压的发生率。低血压发生情况以患者在血透过程中,收缩压降低至90 mm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降低30 mmHg以上为准[3]。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经1800次透析后,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40%(61/1800);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7.56%(136/1800)。由此可见,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护理干预前后缺陷项目(n,%)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血透低血压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是指在相同工作场所内,由不同人员所组成一个团体,从而以团体的形式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血透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4];同时,通过品管圈团队的建立,还能够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参与决策能够收获自我满足感与工作中的成就感,而通过团队合作还能够增强同事之间的团队精神,提高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互帮互助的形式,有效降低血透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血透中出现低血压情况61次,低血压发生率为3.40%(61/1800);对照组在血透中出现低血压情况136次,低血压发生率为7.56%(136/1800)。由此表明,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86-90.
[2] 梁惠燕.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03):61-64.
[3] 曲艳辉.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1):172-174.
[4] 李 虹,常保超,张 玮,等.血液透析中进食时间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77-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