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云
(新泰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 泰安 271200)
儿科中,腹泻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与小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有很大的关联,该疾病多发于秋冬季节,多集中在在6个月~2岁的小儿阶段,病情严重则可能引起肺炎等疾病,引起死亡。可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治疗该疾病对小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重点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29.44±1.5)个月;病程2~6天,平均病程(3.21±0.85)天。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30.22±1.2)个月;病程2~7天,平均病程(3.52±0.94)天。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基本用药护理,及时补液,预防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现象出现。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监测证明体征、及时补液,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详细了解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具体为:入院第1天,按照医嘱建立一级护理,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告知家属带患儿做抽血化验;并给予患儿家属护理和健康指导,向家属介绍病房情况;详细为患儿检查身体,查看其皮肤是否有发红等情况;通过疾病健康教育让家属懂要控制腹泻,积极防治脱水,以便更好的控制腹泻的出现[1]。
入院2~6天时,同样根据医嘱完成呢患儿血液生化等各项检查,特别是大便检测要重复多次;接着给予护理和健康指导,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大便次数等情况;指导家属正确的喂食方式,待患儿病情有所好转,就可以采取正常的饮食的方式[2]。
入院第7天时,指导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详细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并留下家属联系方式,以便回访。出院健康指导内容如下:积极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尽量避开夏季断奶;并指导家属慢慢的为患儿增添辅食,避免有过食或者是食物过硬的情况,做好营养均衡;对于较大龄的患儿要教导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定期为小儿修剪指甲,减少细菌感染发生率;养成按时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在夏天,鼓励小儿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经7天护理后,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种评价标准。检查患儿大便性状、次数等均恢复正常范围为治愈;患儿大便性状、颜色等基本正常,排便量<4次/d,腹泻情况明显得到控制为显效;患儿大便性状等显示有所改善,排便量<4次/d,腹泻装置也有所趋向好转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且腹泻有加重的情况为无效。除此之外,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健康宣教时间[3]。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疗效为96.00%(48/50)、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n(%)]
实验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5.65±1.26)天、(6.69±1.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43±3.35)天、(24.51±3.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疗程长,需住院治疗,本次分组研究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开展该护理模式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使得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最大限度提升护理效率的同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该护理方式增加患儿家属疾病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家庭医疗费用负担,改善患儿腹泻等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且其住院时间及健康宣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佳莹,陈京立.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07):29-31+43.
[2] 赵聪聪,翟晓玉,张春慧.婴幼儿腹泻的护理研究新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22):2036-2037.
[3] 赵 娜.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