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霞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是在家突然发病,然后入院行急救和治疗,因而急诊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此次为了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对救治结果和预后的影响,详细见下。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未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患者40例作为B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55.36±2.72)岁。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患者40例作为A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55.36±3.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未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B组40例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包括接诊、止痛镇静、吸氧、心电图监护、病情观察等。实施优化急诊护理的A组的40例患者加用优化急诊护理,详细见下:
①急诊科人员接到“120”急救电话后,一部分急诊护士迅速备齐急救药品等待患者,另一部分急诊护士根据急救电话记录补给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物品,当救护车入院后,一边观察病情,一边迅速转移患者急诊科。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吸氧、改善脑细胞的缺氧,实施心肺复苏。在这一阶段,如果有患者已经陷入昏迷,可使用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等[1];②经紧急急救处理后,转移患者,运送至医院,转运活成中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晃动引起的其他不适,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和呼吸等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③患者到达医院后10 min完成心电图并上传到胸痛中心,便于心内科医生可以实施的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即建立心电图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准备好除颤器和吸引器等器具,分析心肌梗死病变性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在最短时间内确定初步急救方案,以便入院后及时抢救治疗;④依据患方家属提供患者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治方案,对需要进行PCI治疗的患者应该协调好各项事宜,做好转运的相关的交接工作;20 min内肌钙蛋白出结果;4.患者若无溶栓禁忌症,30 min内将溶栓剂用于血管;若患者有溶栓禁忌症,选择介入治疗PCI,DtoE(入院到球囊打开)在90 min内。
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入院后院内心肌梗死再发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住院时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少于B组,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科较为多见,也是急诊科急危重症疾病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据临床不完全显示:我国以心肌梗死为首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不仅影响患病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2]。急诊科接诊心肌梗死患者时,不仅要注意正确有效急救措施的应用,还要加强对患方的人文关怀,面对突发疾病,患方家属情绪紧张,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告知患方家属患者的病情状况,减轻其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急救治疗,提高急救成功率[3]。此次通过对比我院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前与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后的抢救情况。发现优化急诊护理的实施可为患者生命救治赢取更多时间,改善患者治疗的预后情况,降低因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例数。
综上所述,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救治后预后情况,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丽丽,任中原.急症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220-221.
[2] 伍建平.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146-148.
[3] 左 霞,赵 霞.PDCA循环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7,33(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