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血液净化室为各大医院中出现感染率较高科室,而多数需要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此血液净化中治疗及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直接影响[1]。故本院在院内血液净化的工作中施以质量管理,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血液净化室中未实施质量管理的护理成员3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血液净化室内加以质量管理的护理成员3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男3例,女27例,年龄21~49岁,平均(31.30±4.02)岁,工龄1~15年,平均(5.50±2.24)年;对照组男2例,女28例,年龄22~48岁,平均(32.36±3.70)岁,工龄11个月~16年,平均(6.13±1.9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质量管理步骤:(1)相关制度的建立,根据医院中感染管理、净化管理消毒技术的规范管理等条例,并结合本院血液净化室中实际情况建立合理规范制度。安排护士长及质量管理的组长对所有血液净化工作中质量实施评估检查,定期组织会议,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强化血液净化室的环境管理,在各净化室中配备消毒装置,透析区配备充足卫生相关设备,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的原则。(3)分区管理,根据患者传染源,将透析室分成隔离与普通两个透析区,预防病毒传染。(4)强化消毒管理,定期对消毒透析机实施消毒,预防出现交叉感染现象。
记录透析室中空气、用水、床表面及透析液等的合格情况。观察动静脉内瘘相关感染、股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即颈内静脉的插管的相关感染出现状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在透析液、透析床表面及室内空气中合格率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环境中合格率对比[n(%)]
研究组在股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及颈内静脉插管等相关感染中出现率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各血管通路感染情况比对[n(%)]
血液透析通常被简称作透析,属于临床中重要治疗手段,主要运用在高钙血症、急性药物中毒、慢性或是急性肾功能的衰竭术前治疗准备中[2]。
本院在院内血液净化的工作中施以质量管理,经结果实施分析,研究组在透析液、透析床表面及室内空气中合格率皆高于对照组,其中室内空气合格率两组比,研究组是100.00%(30/30),对照组为86.67%(26/30),对照组合格率低;研究组在股静脉插管、动静脉内瘘及颈内静脉插管等相关感染中出现率比对照组低,其中研究组股静脉插管相关感染率是3.33%(1/30),对照组是20.00%(6/30),对照组感染率高,与吴靖[3]等研究类似。分析结果出现原因是: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时存在较大感染风险主要因素有:(1)透析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因此若操作人员在技术中娴熟程度不高,则易出现操作细节差错,进而引发感染;(2)透析在环境中要求质量同样较高,因此环境中一旦出现病毒或是细菌等,则会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因此本院在透析室中实施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抗感染、医疗操作及清洁消毒等工作进行更为顺利。通过分层管理,将患者实施分类,将不同传染源患者分入不同透析区,预防交叉感染的现象出现。对透析室中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从而确保室内环境合格率有效提升。本研究在样本数量的采集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待临床补充分析。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工作中运用质量管理,能够减少患者相关感染出现情况,安全性高,环境合格率高。
参考文献
[1]陈茂杰,孙 玲.血液净化精益质量管理及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4):312-314.
[2]吴 靖,周美玲,连 芬,等.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39-141.
[3]宋 利,全梓林,陈新红,等.质量控制图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