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护理中的应用

2018-05-19 06:56谭家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成功率常规优化

谭家英

(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 当阳 444100)

急救护理面对的多为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易导致各种纠纷、意外等事件的发生。医院的急救护理水平是医院急救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因此,提高医院急救护理水平对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以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的新型急救护理模式,并在急救护理中取得显著效果。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创伤危重患者26例作为常规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6.8±1.7)岁;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危重患者33例作为优化组,其中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1±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处理,具体的程序为:接到患者求救信息后,2~3 min内医院指派车辆前往救治,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予以测量,严重患者予以吸氧治疗同时建立静脉通道,止血伤口并予以包扎处理,将患者安全转运到医院的急诊科,并告知相关人员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让患者快速进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1.2.2 优化组

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处理,具体的程序为:接到患者求救信息后,医院即刻指派救助车辆前往,在前往途中,医护人员会提前和救助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快速的制定相关的对策,同时告知现场人员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对予以简单的止血处理,如果为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固定,但是切忌不可以擅自移动患者,防止发生二次损伤。医护人员到达救助现场后,以ABBCS法则对患者进行全面快速评估,A(气道):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解除阻塞因素;B(呼吸):予以患者充分的供养,解除影响患者正常呼吸的因素;B(止血):为防止患者出血过多可以对出血部位予以有效的止血处理;C(循环):检测患者血压、末梢循环、心率等指标,并根据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保证循环良好;S(感知觉):对患者的感知能力进行检查,对于昏迷的患者可以采取呼唤方式,如果意识清醒患者可以和患者保持沟通使其保持清醒的意识。在将患者安全转运医院的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提前和医院抢救科联系,告知患者的具体情况,使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当患者达到医院后,由医院的急救小组护理患者从而生命救护绿色通道予以患者快速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抢救成功率包括治愈率和有效率,抢救效果包括:(1)治愈:经过抢救后,患者无生命危险,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2)有效:经过抢救后患者无生命危险,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一些遗留症。(3)无效:经过抢救后患者生命有危险,家属放弃抢救[1]。

抢救时间:患者到医院后至患者手术结束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时间[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抢救成功率结果

常规组抢救成功率为80.77%,优化组抢救成功率为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8,P=0.041<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n(%)]

2.2 抢救时间结果

常规组患者抢救时间为(74.36±13.16)min,优化组患者抢救时间为(42.28±10.42)min,统计学分析抢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5,P=0.001<0.05)。

3 讨 论

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保证抢救通道的流畅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科学、系统的救治管理模式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创伤后的数分钟内是患者死亡的高峰,因此,患者在求救后提前予以患者现场指导对患者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3]。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救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场外指导,没有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因此导致现场人员没有予以患者及时的止血处理,并对骨折患者随意搬动,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抢救效果一般。

在优化急救护理模式中加强了求救者的场外指导,并明确了人员的分工,让急救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化,保证整个抢救过程中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优化急救护理模式除了在达到救助现场前予以患者场外指导外,在返回途中,还提前和医院的急诊科作好沟通工作,告知患者的详情,让医院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为患者打开绿色通道,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耽误患者的救治时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抢救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可见优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对减少患者的死亡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优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急救护理中应用,可以予以患者场外指导,稳定患者情绪,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 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3.

[2]邓应美,李玉文.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86-188.

[3]曲 琦,崔 云,宋 洁.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08-209.

猜你喜欢
成功率常规优化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常规之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