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2018-05-19 06:5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患侧功能障碍脑梗死

王 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2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异常,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去脑部组织出席那不可逆损伤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于脑梗死主要采用溶栓治疗,对提高预后疗效、降低病死率具有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后遗症,如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偏瘫等严重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工作[1]。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辅助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号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5±5.8)岁;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对患者多关心、关爱,并支持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做好安全护理,避免药物治疗不当,对患者产生刺激性作用,密切观察心率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对于重症患者,多进行皮肤清洁,并及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发生压疮,指导家属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最后还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充足,增强体质,以便更好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体位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安置病房安置患者时,应安排患侧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并指导患者进行2次体位锻炼,30 min/次,并指导家属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尽量避免患者上肢长时间屈曲,同时减少下肢伸展活动,防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

1.2.2 穴位按摩

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多进行四肢按摩,开展上肢时,主要给予患者仰卧位及坐位,对于曲池穴、合谷穴,通过护理人员同侧手对患者同侧手的虎口处交叉,然后给予拇指指腹按摩,再应用中指按摩关内穴,并用对侧拇指对曲池穴进行按摩,同时指导患者适当的进行手臂、肩关节等部位的活动;对于下肢按摩主要取仰卧位,主要对内外膝眼穴、照海穴及昆仑穴进行按摩,并鼓励患者自己活动下肢,以便更好的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2]。

1.2.3 日常活动锻炼

协助患者在早期进行肩部活动,如向上伸展活动,同时督促患者进行自己穿衣、行走活动,并鼓励患者手拿重物并向上举重类锻炼,然后逐渐外展活动患者的肘部和腕部,每次锻炼30 min左右,对于患者患侧肩部可以进行内旋活动。家属尽量协助患者下床直立行走,待患者站立5 min后,再进行行走活动,并保持膝关节功能位,避免发生足下垂[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并采用FNA评分,包括上下肢体活动,上肢66分,下肢34分,其中<50分表示严重运动障碍,明显运动障碍表示为51~84分,中度运动障碍为85~94分,95~99分为轻度障碍,同时对患者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FMA评分及服务满意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FMA评分远高于对照组,且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FMA评分及服务满意度统计(±s,分)

表1 FMA评分及服务满意度统计(±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服务满意度[n(%)]试验组 50 26.82±8.25 82.56±5.89 48(96.00)对照组 50 27.45±7.89 68.59±6.14 38(76.00)t/x2 -- 0.390 11.610 8.305 P -- 0.679 0.000 0.003

3 讨 论

据有关研究统计记载,脑梗死疾病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高血压、饮酒等,这些因素极易导致脑部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血栓后堵塞血管,最终引发脑卒中。发病后,若不及时在短时间内开展有效治疗,可能会影响脑部功能,甚至出现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据临床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开展行为护理干预,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指导家属多鼓励、支持和关心患者,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各个关节功能活动,对患侧肢体进行外旋、内展等活动,可有效防止患侧肌肉发生萎缩,同时辅助穴位按摩,可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然后指导患者进行下床站立、行走等活动,以便更快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我院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行为护理对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淑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09-210.

[2]李丽娟.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5(16):185-186.

[3]陈春霞,江雪宁,郭发军.行为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5):386-387.

猜你喜欢
患侧功能障碍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更 正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