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琳
(四川省绵阳市四零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梗死、炎症、心肌病等诱因,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最后,造成心室泵血或者充盈功能低下[1]。该病属于危重症,预后效果差、易致死,临床上,多表现为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及水肿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疗效[2]。为此,我院经实践分析,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7.3±5.69)岁;干预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6.1±5.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日常护理等。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体为:(1)健康教育: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并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为此,护士应注重健康教育,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引导患者全面认识疾病,提高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2)心理疏导:慢性心力衰竭,易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基于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诚恳,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针对性干预:患者一旦出现焦虑症状,或者,焦虑症状有所加重状况下,护士需及时采取可行措施,予以干预。一般情况下,可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症状。严重焦虑患者,治疗期间,护士需全程陪伴,或者让家属陪伴。必要时,遵照医嘱,给予抗焦虑药,控制焦虑症状。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分值越高表示越焦虑;同时,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分析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表示为满意,<60分表示为不满意。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数据分析,护理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两组差异明显(P>0.05),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基础护理,全面贯彻落实护理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内涵,进而提升护理整体水平。优质护理,不管是思想观念上,或者是医疗行为上,均将患者作为主体,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处处为患者着想,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优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受病情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症状,降低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强化焦虑针对性护理,从多个方面,提供护理服务,不仅可缓解不良情绪,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优质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慧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183-184.
[2]姜黎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17-218.
[3]孙培克,葛万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