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咏妍
摘 要 众所周知,数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将贯穿学生整个学龄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理解、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学学困生,这也是大部分教师都会遇到的教学难题。对此,作为一线教师,帮助数学学困生实现转化是我们的教学使命和责任。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变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推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变;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147-01
新课标要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落后。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一部分人认为数学太过抽象、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学困生进行良好沟通,寻找学生学习数学吃力的原因;在课堂教学方面要主动进行优化、精心设计,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辅导方面还应注意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数学学困生进行积极转变,进而使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一、良好沟通,寻找学困生原因
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他们往往不会是从主观意识上认为这个学科不重要而放弃学习本科目学习,大部分都是对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只是疑问,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没有和教师取得良好沟通,进而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每个数学教师应该俯下身,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寻找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共同进步,快乐成长。
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兩个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个上课时总是低头,另一个总是显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为了促进两位同学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下课后,笔者分别跟他们进行了沟通。那位总是低头的学生告诉我说:自己本来很喜欢数学的,但是经过几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很理想,就慢慢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那位沉默寡言的学生说:自己有时候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因为害羞也不好意思问老师,慢慢就什么都听不懂,然后就不喜欢学数学了。了解两个学生的情况后,笔者对他们说:以后有哪里不明白的,上课不敢问老师,下课来找老师,不过在课上要学会大胆发言、不懂就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老师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困生学习数学不再困难,使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精心设计,激发学困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诱导因素,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诱导学困生进行主动学习。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对每一节课进行进行设计,对课堂结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激发全班学生尤其是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趣味课堂中探索新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时,笔者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表做教学辅助工具。当笔者拿着这些电子表走进教师时便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就连平时数学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不由地注意着笔者手中的电子表。在向学生教学每个月有多少天时,笔者带领学生吟唱月份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二八闰二九。”然后向学生们解释“平二八闰二九”的意思是平年二月二十八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天。
可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尽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吸引学困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让学困生加速理解课本知识,让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转变。
三、注重鼓励,提升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有一个通用特点: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感觉自己比不上班内其他同学。而造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与他们的经历有关,比如: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老师的批评都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枯燥,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自甘堕落”的想法。所以,想要有效转变数学学困生,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鼓励,提升学困生的自信,用心、耐心地帮助他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完成转变。
例如:在一次考试过后,笔者并没有向以往那样打出明确的分数,而是采用“A+、A、B、C”的评分手段进行考卷评分,还提醒班内同学“不仅要自己进步,还要帮助同学一起进步才能获得A+评分”。课后笔者发现许多的A评分的学生主动帮助C评分的学生进行纠错,错题讲解。笔者还对某位评分C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家访,在和他父母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表示:学生的成绩好坏不能代表学生做人的好坏,成绩不好可以努力,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做到鼓励。这位学生的家长表示强烈赞同。
对任何人来说,鼓励永远比批评的收益要高得多,提升学困生的自信不仅要靠平时老师的鼓励还需要同学和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学困生转变为学优生。
总而言之,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转变需要教师、同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教育教学的核心宗旨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一起发展,快乐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贯彻这一宗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学困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转变过程,促进学困生的积极转变,为其全方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葛万红.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