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次教学”

2018-05-18 11:39吴坦
读写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后进生信息技术

吴坦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中的差异现象,将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到中心位置。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层次差异,这也是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较多被老师们提及的话题。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和协作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笔者希望借着这一契机,能够找到最佳处理层次问题的方法,实现真正的平等教育。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后进生;平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A,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8-003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期开始,总有一些让老师们感到很头痛的事情。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层次差异,落差起伏明显,尤其是两头分化的学生越多,分化越明显,则教学过程的难度越大。这也是在教学研讨过程中,较多被老师们提及的话题。

在2009年6月的一期中国教育报上,曾刊载出一篇文章,题为:分层次教学,在打假中摸索前行,文中提到“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分层次教学很容易陷入“变相分‘快慢班的泥潭。在当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在教学组织层面上引导教师实施真正的分层次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应成为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文中不难看出.所提到的分层次教学是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年级这个大范围群体的分层次问题。而调查组所提出的不适合分层次的理由有三:

1.分乱了学生的心,对学生造成双重打击,主要是针对后进生而言。

2.分错了教育政策,文中提及教育公平问题。

3.分寒了教师的心,教尖子班跟教普通班的老师有差別。

在这里我们不妨来思索一下,为什么会产生分层次教学的需求?如前头所叙述的,因为部分学生学习吸收快,走在了前头,而部分学生则较迟进入正轨,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引导机制,让后进的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与在前头的学生齐头并进。而看媒体报道的绝大多数分层次教学的例子是这样的:按照学习成绩分班,分为“快慢班”,快班采用学校精英的师资力量,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与同类学校进行“竞争”,而慢班的学生只能看着自己被越落越远。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分层次教学的初衷,导致了以上种种不和谐因素的出现。若不按照快慢分班,势必导致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层次差异的存在。

因此,新的问题就产生了,在一个班级里面怎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同一水平线。就以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为例,其学科地位不高,学生及家长不重视,教育部门不关心,应试教育部沾边,素质教育搞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分层次教学就更是难上加难。鉴于本学科的特殊地位,就会出现这么几类不同的学生。其一,这些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但是感兴趣的内容局限在动画或者游戏上,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当熟悉,只要稍加点拨,就会很熟练的完成课堂的任务。其二,这些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父母不同意学生在家使用计算机,导致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当生疏,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是很熟悉,导致课堂作业做得很慢。其三,这类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加上学科地位不高,根本没把这门功课放在心里,课堂上的作业基本不做,总是作业布置之后做其他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以上只列举出三类的学生,其间层次差异就比较明显了。前二者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手段,使他们达到基本相近的程度,而第三类学生只能通过心理教育的手段,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有新的认识。

那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在课堂上使用两类本不在同一起跑线的学生,能够经过短短的一个学年的时间,达到基本一致的水平,以达到学业目标。

首先,在入学之后,老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简单测试,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至于信息素养的培养,任何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起跑线的,都要在课程开始后,每一节课慢慢培养起来,让他们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因此测试这一步很重要,了解学生,再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渐了解各个学生到底是属于哪种类型,当然,就目前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教学的班级而言,想做到每个学生都了解那是非常难的,只能做个大概。

给学生进行分层次以后,最好根据学生的层次混合分组。这里的组并不是教学班上那四个大组,而是以三至四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小组设置组长一名,其余成员均为组员,其中组长的角色比较重要,要懂得协调组员间的合作分工,根据组员特长分配任务,并且在完成较难的任务时,能够协助教师引导后进生。

此处就以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课本为例.其中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介绍到的字处理软件应用,就以此内容定了一个活动——制作电子板报,并且让学生们根据课本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了解到报刊一般的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需求分析由学生们自己参考课本的内容来完成,确定一个自己的主题,看看需要些什么资料,资料可以从何而来。再由组长将需要的资料分成几块,每个组员分配一到多个资料去搜集查找。组内有设计天赋的学生设计好版面,分成几个版块,一般按人数设计,一人一页。此时虽然任务是一样的,但是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其实已经锻炼了更多,而同时能力稍弱的学生也在组长乃至其他组员的帮助下,不知不觉间独立完成了一页电子报刊的制作,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信息加工的方法,还有团队协作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将后进的学生从集体中剥离开来单独教学,让他们有一种跟别人不同待遇的感觉,而是在团队中扮演稍微“弱者”的地位,让能力强的学生多做一点,其实当个组长就要比其他学生多做一点,让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整个小组的部分工作,让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孤立开,并没有被给小组拖后腿,而且最终完成的作品

里面也有一份自己的功劳,这是在做的过程中进行的层次教学。而评价的时候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评价标准就参考课本上的表格部分,最后将总分加起来,作为小组的成绩。而此时小集体的荣誉感也使得层次高低差异的学生走得更近了,不会让弱者艳羡强者,而是让他们了解,这是他们共同的荣誉。

张文质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文章中说“如果学生都没有差异,都有相当高的道德水平、纪律、学习欲望、学习基础,那可能我们的教育也就没有像今天这么富有魅力,值得大家来探究”,就面对差生这个问题上,张文质说:如果说良方的话,我觉得有两个比较重要。冰心先生有一句诗说得很好,叫作“爱在左,同情在右”,前提是爱心和同情心,就是你对学生要有迫切的关爱之情,对他的困难,对他的不幸,你要有一种同情心。第二是对不同学生确实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肯定了分层次教学也是必须的一种方法。但是分层次也需要遵循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同一目的的要求,否则就会像社会上贫富分化加剧一样,带来更多社会问题。如果做不到最终后进生和上进生的水平统一,就不是平等教育。

当然,以上的这些论断还是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才会产生的。人们的欲望总是无止尽,面对着现今教育的局面,如果人人教育最终都平等了,那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就不会有人跌下去,那势必会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影响。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在错误的“分层次教学”的背后,我们仍然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处理学生间的层次差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在一个学年的时间里,以小组的形式,均衡了上进生和后进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这个措施仍然处在试验阶段,但是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借着这一契机,希望能够找到最佳处理层次问题的方法,实现真正的平等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教育报,2009-6-30.

[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福建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后进生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