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炎朝
【摘要】 随着科技的日趋发达,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践操作 探索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188-02
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创新,是成功必备的基石。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谈到当今世界发展的几大理念之一就是创新。如今,国际竞争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现就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谈谈一些做法。
一、发掘好奇心,激发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他们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兴趣是鼓舞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发掘好奇心,激发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采用的教学形式不断地变化,对教材的处理更要表现出灵活性、艺术性、创新性。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思维不断求异、创新。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课内课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继承前人知识,并鼓励学生质疑
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适应现代的今天。让学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质疑,这是成功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有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敢于探索真理、勇于献身真理的品格。就容易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性行动。就能进而达到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结果。开展创新特色活动,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在前人的基礎上继承,才能发展。这次制作火箭的训练比赛,我先让学生观察:1、小轿车的车头、高速列车的车头是什么样的?飞机的机头、机身、机翼是什么形状的?3、火箭的箭锥、箭筒、箭翼是什么形状的?临摹仿效,把前人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
三、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我认为: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直觉,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创造出创新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而引起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创设的问题不应局限在教材内容,而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这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我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把自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制作一支火箭,进行发射活动,比一比谁的火箭射得远。再次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作品要有“奇思妙想”或“特异功能”。三是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寻找影响火箭飞得远的因素,探索纸火箭飞得远的各种数据。最后我对交流的各种影响火箭飞得远的因素和各种数据进行归纳。
四、根据个体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各有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在自己的环境中受到的熏陶不同。因此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感知、思维、想象、情感、气质等方面独特品质和风格,形成自己的特长。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要注意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材施教,还要求老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创新方案时,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根据学生的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既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才能。
五、创设和谐气氛,师生共同协作
创设和谐气氛,就是要求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活动的主体。与此同时,还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愿意思考,乐于参与,积极动手。师生共同协作就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中,老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起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里,通过积极、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老师则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诱导和适当的帮助,但决不能包办代替,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否则就容易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新才能。
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协作,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参与,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创造。在活动中,我指导学生从火箭的箭锥、箭筒、箭翼等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实践操作,学习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方法,寻找火箭飞得远的因素和各种数据。有的学生能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过不断探索、反复修改方案,总结提高,我们发现纸火箭飞得远与发射角度、箭筒长度、箭筒长度、箭筒厚度、箭锥长度、箭翼位置、箭翼形状、箭翼高度、火箭筒周长等十个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要使火箭飞得远,箭体的长度最好是箭体的直径的10倍左右,箭锥的高是箭筒直径的3倍左右,箭体的外圆周长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箭翼的弦长是箭筒直径的3倍左右,箭翼的形状以流线型、数量以3个为佳,那样阻力最小。火箭以双层设计最稳定,发射角37度射得最远。改进后的纸火箭,飞行距离大大提高,距离训练由当初的不到十米,提高到三十多米。六月四日,在参加江门市选拔赛时,单次最远的一次是吳斌锐同学吹的29.3米。比赛结果,吴斌锐、刘伟涛以距离赛104.6米、穿环赛满分,总分荣获江门市一等奖第一名。十一月十九日,代表江门市参加广东省乐博士杯第四届实践能力挑战赛时,吴斌锐、刘伟涛以距离赛115.20米获距离赛第一名,单次最远的一次是吴斌锐同学吹的32.33米,吴斌锐、刘伟涛总分荣获省亚军。
通过让学生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展示,不断探索,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在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科学教师应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不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才能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窦秀芹.《开展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初探》[J].天津科技,201(5).
[2]汪志平.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9(Z2).
[3]赵家骥.提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