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通过学习生命所产生的光和热来探索生物的深广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无视生命价值、忽视生命之美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针对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探究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分析实现生命教育有效渗透的教学途径,以期对改善初中生生命教育现状有所助益。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必要性;有效渗透
一、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育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对生命教育有着明确的论述,即通过生物教学让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師应该利用学科优势,逐渐为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有限,其对于生命的价值认识也不够深刻,甚至有一些学生在青春期情感的影响下,出现了践踏生命、自残、轻生等草率的行为。对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更应该理解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的思想、视野能够逐渐冲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
生命的存续不仅是个体的决定,作为生物圈中的人,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存、情感需求,更应该认识到生命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对于初中生而言,生死似乎是一件可以轻易言说的事情,甚至一些学生出现了将“践踏”“自残”“轻生”等同于“有勇气”等愚蠢的想法,而完全想不到这些行为会对父母及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生命教育就是要扭转初中生这种对生命的思想局限,不仅要了解自我生命的价值,更应该举一反三,认识到他人生命,乃至自然界中其他生命体的价值,进而形成更广阔、更深刻的生命观念。
二、 初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
初中生物学中包含着诸多生命教育的元素,其主要有:1. 人的诞生。如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以人为例,为学生展示一个婴儿从孕育到诞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胎儿要在母体中生存约280天的时间,而母亲也需要进过分娩的剧痛才能让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样,人的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2. 植物生命。教师可以结合《观察植物细胞》《绿色植物的一生》等课程让学生的目光从动物生命中延伸到植物生命,理解一株植物从种子到萌芽再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3. 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告诉我们,物竞天择是自然界进化的基本规律,最后保留下来的生命体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磨难,因此其珍贵性也不言而喻,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这一章节,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中珍贵的生命的破坏,从而引发学生对尊重生命,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4. 生命安全。生存是生命体的第一需求,对于人类而言,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珍爱生命”这一章节,指导学生如何应对生命中的健康、安全威胁。5. 生命的本质,从“生物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角度来讲,细胞构成生物,物质构成细胞,地球上任何生命体都无一例外地由物质组成,之所以生命体的外在呈现千差万别是因为各种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如此看来,所有的生命本质都是相同的,而经历的由生到死的历程也是不变的,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平等的进一步思考。
三、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实现对生命理论的有效渗透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只是将生物学知识局限在教材、课堂上,而难以延伸到生活中来,针对如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最迫切了解的生命的有关知识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并打破“学生对于生命一无所知”的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生命的价值;其二,将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生命教育不仅存在于口头教育、灌输中,还存在于对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以领会生命微小与宏大之间的辩证关系,或者鼓励学生种下一株植物,以体会生命的不同生长阶段,以强化、提高思想认识;其三,将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从理性、科学的视角对生命进行解读,但是科学与人文并非格格不入,而生命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生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更丰富的人文情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从宣传人性真善美的角度对生命进行解读,从而让自然科学更具人文情怀。
四、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 引导学生认识生与死,从而珍视生命
生与死是世界上所有生命体面对的永恒主题。从哲学的角度讲,生与死就像硬币的两个面,没有生就无所谓死,而只有死方能显示出生的珍贵。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总是讳言“死亡”的话题,但是这却是生命不可绕过的一个终点。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最佳发展阶段,旺盛的生命力让他们很少思考生与死这种人类的终极问题。但是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讲,如果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死亡的客观存在,又如何能够让他们知道生命的珍贵呢?初中生物教学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讲述了人类的产生。而初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可以从生命的开始与延续来讲述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中所面临的生生死死;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如在《关注健康》一课中用真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述抽烟、酗酒、吸毒对生命的危害,让学生能够逐渐明白,生命是珍贵的,如果肆意践踏,死亡并不遥远。当然,生命教育中所蕴含的生死观并不是用死亡来威胁人们美好生活,而是让人们认识到生死的客观性,并且能够逐渐排除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更加珍视生命。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从而敬畏生命
生命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开始,到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体,乃至具有高智商动物——人类,这个进化过程花费了亿万年之久。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亿万年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对于生命来说,它却意味着无数次的生死、消亡、演变,不断面临着远古时代地球上出现的种种威胁,而这个过程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等单元、章节,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单细胞动物,并由此延伸思考动物、植物是如何从这个小小的单细胞逐渐进化而来的。除此之外,从目前的太空探测结果看,地球也许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体的星球,这种生命体的孤独感也造就了他的伟大,只有伟大坚强的生命才能在种种威胁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生物特征以适应环境,同时也正是由于地球生命体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也更应该敬畏地球上的每一个来之不易的生命。
(三)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从而尊重生命
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都问过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对于这种涉及到生命教育、性教育的问题总是含糊其辞,编出各种离奇的故事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离奇故事的真实性逐渐被质疑,因此,孩子对于“生命从哪里来”这一个话题再次陷入了迷惑,尤其进入到青春期之后,生理上的变化让孩子对于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时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解释。例如在《绿色植物的一生》《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些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逐渐了解一颗种子是如何变成一颗植物的,青蛙是如何产卵、繁殖的,小鸡是如何在鸡蛋中破壳而出的,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繁殖过程,让学生在书中的资料以及纪录片中了解精子如何与卵子相遇,受精卵如何在母体内变成胎儿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妈妈交流怀孕时的各种变化,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经过这样的生命教育,学生能够逐渐了解不同生命体的起源,并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尊重生命。
(四) 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从而热爱生命
在工业社会之前,人类社会对于自然保持着绝对的敬畏,无论是在西方的《圣经》中,还是东方的神话传说中,人类都坚信人类的力量无法与自然抗衡,稍有违逆,自然便会降下灭顶之灾,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在科学、技术的护持下,人类开始了探索自然秘密的旅程,当自然的神秘面纱被揭掉之后,自然——便成为人类需要驯服的对象,没有厌足的攫取让自然环境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就在人类以为自然已经臣服的时候,自然的报复也随之而来:污浊的空气、浑浊的水源、断掉的生物链条、不断迫近的海平面等,人类生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这时人类才认识到了自然并非是予取予求的,因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等理论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初中生物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物多样性》《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等课程,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人类不过是自然界诸多生命体中的一员,每个生命体都有享受自然的权利,人类的过分攫取、过分占有其他生命体的生存空间,最后只能自食恶果。
(五)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敢于接受磨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情感、心理、思想都经历着新的变化,敏感的神经让他们对于生命有着患得患失的错觉,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中常常强调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从生物学角度讲,挫折是生物进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没有挫折,原始人也许就不会直立行走,如果没有挫折智人也许就不会成为生命体进化中的最后赢家。在生命教育中,生物教师可以从生命进化的角度,为学生另类解读挫折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物资料中的历史故事为学生讲述挫折对于生命的磨砺,如血液循环的发现是经过了几代生物学家的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其中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甚至为了研究血液循环理论,与教会为敌,并被当成“异教徒”处死。而利用这些故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命的价值,并从自己人生中的小小挫折中逐渐解脱出来。
五、 结束语
对生命的探索是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样般的青春,让他们能够从科学、理性的视角给予生命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基于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讲解,更要重视人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了解生命、正视生命,并让生命的含义真正走进内心,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2.
[2]叶建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68-69.
[3]安文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4,(14):89.
[4]李和军.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J].电子制作,2014,(13):191.
[5]陈雅男.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亚太教育,2015,(34):46.
作者简介:
李宏志,安徽省明光市,安徽省明光市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