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2018-05-18 10:07段喜明刘志明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流坡耕地覆盖度

张 贺,段喜明,刘志明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坡耕地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2-3],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点[4-5]。黄土高原一直以农作物种植业为主,马铃薯在这一地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6-7]。已有的试验多为研究马铃薯作物种植方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8-9],但是作物生长周期内冠层的剧烈变化,且其生长季多处于降雨丰沛的夏、秋季节,因此,还须进一步研究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对坡面水土保持的影响,以期阐明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抑制程度[10-11]。

本试验以种植马铃薯的坡耕地为对象,研究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及其过程的影响,旨在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农田水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沙沟水土保持监测站进行。试验区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4~9℃,无霜期110~150 d,多年平均降水量563 mm,年平均蒸发量1 208 mm,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3%。试验田土壤为灰褐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晋薯7号,从山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购买。

有机无机复合肥(N∶P∶K=17∶5∶5,有机质≥25%),从太谷县东海市场内购买。

1.3 试验方法

依据当地山地坡度和降雨特征,在降雨强度为1.0 mm/min 条件下,采用 3 种坡度(5°,10°和 15°)进行试验。每种坡度设置2个径流小区,径流小区长5 m、宽3 m、坡向为E90°,用PVC板围砌小区,小区下部板留有出口(用来收集小区的全部产流和产沙)。

径流小区的试验处理设置为:种植马铃薯和设相同条件下裸坡为对照。试验于2017年5月13日撒施肥料,将其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供试马铃薯于5月16日按行距50 cm、株距20 cm统一播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始花期、盛花期、成熟期)进行4次试验。每一次试验开始前,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冠层覆盖度测量[12],后利用TSJY-081型全自动便携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降雨。待小区产流开始后,降雨持续27 min,每间隔3 min收集一次产流,直至产流结束,并记录产流量。泥沙量用烘干法测定。

1.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SPSS 22.0 和 AutoCAD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对坡面开始产流时间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坡度一定时,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坡面开始产流时间均比裸地有所延迟。以10°坡为例,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坡面开始产流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成熟期>盛花期>始花期>幼苗期,其中,幼苗期对坡面开始产流时间的推迟效果影响较弱,较裸地推迟了0.89 min;马铃薯成熟期对坡面开始产流时间的推迟效果影响较大,较裸地推迟了6.54 min,是幼苗期推迟时间的 7.35 倍。

表1 不同坡度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坡面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的影响

采用回归方程定量分析坡面产流时间(t)和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冠层覆盖度(C)的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坡面开始产流时间与冠层覆盖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马铃薯在生长阶段冠层覆盖度的增加,产流时间推迟,且推迟效果明显。主要是因为马铃薯冠层低矮,枝叶茂盛繁多,在降雨过程中,密实的冠层和茂盛的枝叶对降水起到了拦截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降雨量,从而延迟地表填洼时间[13];同时马铃薯的冠层可以有效保护其覆盖的土壤,防止土壤产生结皮,从而增加土壤入渗,推迟了坡面产流时间[14]。

表2 坡面产流时间与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

2.2 马铃薯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2.2.1 马铃薯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降雨过程中,坡面产流率呈现出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长,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即降雨开始后的前10 min内,坡面产流率增长速度较快,随后缓慢增长,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直至降雨结束。在5°,10°和15°这3种坡度下,马铃薯全生育期坡面的稳定产流率分别为 205.32~448.25,420.54~680.12和558.56~659.74 mL/(m2·min)。在相同坡度下,与裸坡相比,随着马铃薯在生长阶段冠层覆盖度的不断增加,坡面产流率明显减小。

分析原因可知,在降雨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低,到达坡面的雨水首先被土层吸收,在这期间土壤含水量快速增大,土壤入渗率迅速减小,使得坡面产流量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大[15-16],大约产流10 min后,由于土壤含水量变化减弱,土壤入渗率趋于稳定,坡面产流量缓慢增大,坡面产流率最后趋于稳定。

在种植马铃薯的坡地上,马铃薯的冠层能够防止雨滴直接击溅地表,截留了部分雨水,同时也防止因土壤板结引起的土壤渗透性下降,从而减少径流的产生;另一方面,马铃薯的根系在土壤中延伸、生长、生死交替,大量的孔隙和根隙被形成,为微生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17],而它们的生长繁衍又为该地土壤留下了数量巨大的孔隙和孔洞,从而促进了降雨入渗,减少了径流量。

2.2.2 马铃薯对坡面总产流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相同坡度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坡面总产流量均低于裸地。在5°,10°和15°这3种坡度下,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坡面总产流量平均为43.58,59.18,75.64L,较裸地分别减少了 35.43%,33.78%和 32.35%。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蓄水作用差异较大。以10°坡为例,幼苗期蓄水作用较弱,与裸地相比,总产流量减少了4.3%;成熟期的蓄水作用最为显著,与裸地相比,总产流量减少了43.71%,其减少量是幼苗期减少量的10.16倍。

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坡面产流总量(L)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冠层覆盖度(C)的关系。由表3可知,产流总量与冠层覆盖度呈负指数相关关系,表明马铃薯在生长阶段冠层覆盖度的增加能够减小地表产流量,覆盖度越大减小产流的作用越明显。

表3 坡面产流总量与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

2.3 马铃薯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2.3.1 马铃薯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马铃薯全生育期产沙过程的波动性均远低于裸地。以5°坡为例,裸地产沙起点值相对较高,同时具有较大的产沙曲线波动,在产流9 min后达到第1个峰值,随后产沙过程依然具有较大的波动。与裸地相比,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坡面产沙起点值均较小,且具有较小的产沙曲线波动。

分析原因可知,土壤侵蚀主要由雨滴溅蚀引起[18]。在裸坡上,由于土壤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保护,雨滴直接击打在土壤表层,造成了土壤颗粒的分离与扩散,增强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坡面产沙量[19]。而在种植马铃薯的坡面上,马铃薯密集的冠层对雨滴的动能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在坡面形成的径流具有较低的动能和紊乱性,使其具有较低的挟沙能力;另一方面,种植马铃薯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和土壤的入渗率[20],从而降低了地表径流的流速,减弱了对土壤的冲刷作用。

2.3.2 马铃薯对坡面总产沙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坡度下,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坡面总产沙量均低于裸地。在5°,10°和15°这3种坡度下,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坡面总产沙量平均为1.62,2.34,3.04 kg,较裸地分别减少了 55.41%,54.14%和50.94%。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拦沙能力差异较大。以15°坡为例,幼苗期对坡面产沙影响较弱,与裸地相比,总产沙量减少了21.63%;成熟期的减沙效果最为显著,与裸地相比,其总产沙量减少了73.42%,其减少量是幼苗期减少量的3.39倍。由此可见,随着马铃薯的不断生长,对坡面泥沙的调控作用不断加强。

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坡面总产沙量(S)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冠层覆盖度(C)的关系。由表4可知,产沙总量与冠层覆盖度呈负指数相关关系,表明马铃薯在生长阶段冠层覆盖度的增加能够减小土壤流失量,冠层覆盖度越大减小土壤流失量的作用越明显。

表4 坡面产沙总量与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不同坡度下,分析马铃薯全生育期对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得出,在坡度相同的情况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的坡面开始产流时间均比裸地有所延迟,且随着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增加,坡面开始产流时间推迟,且二者的线性关系较好。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坡面产流率呈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长,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相同坡度下,与裸地相比,随着马铃薯在全生育期冠层覆盖度的不断增加,坡面产流率明显减小。马铃薯全生育期产沙过程的波动性均远低于裸地。裸地产沙起点值相对较高,产沙曲线波动也较大。与裸地相比,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坡面产沙曲线具有较小的波动性,产沙起点值均小于裸地。

坡面总产流量和产沙量随马铃薯冠层覆盖度的增大呈负指数减小,与裸地相比,5°,10°和 15°这3种坡度下,马铃薯在其全生育期分别可减少总产流量的 35.43%,33.78%和 32.35%;分别可减少总产沙量的 55.41%,54.14%和 50.94%。因此,选择在坡度较缓的位置种植马铃薯对坡耕地蓄水拦沙的效果较好,但由于马铃薯幼苗期土壤抗侵蚀能力较弱,应注意此时的土壤侵蚀防控。

参考文献:

[1]田卫堂,胡维银,李军,等.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204-209.

[2]王晔立,何启明,王小鹏,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5-26.

[3]夏岑岭,史志刚,欧岩锋,等.坡耕地水土保持主要耕作措施研究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23(Z1):769-772.

[4]孟令钦,王念忠.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张士华.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5(1):4-6.

[6]高积善.加强坡耕地治理 防治水土流失 [J].甘肃农业科技,1983(10):97-99.

[7]李海.马铃薯种植新技术[J].北京农业,2014(18):156-157.

[8]张勇.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J].中国西部科技,2014(1):47-48.

[9]杨相昆,田海燕,魏建军,等.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4):910-912.

[10]李强,李占斌,尤洋,等.植被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18(5):31-34.

[11]梁洪儒,余新晓,樊登星,等.砾石覆盖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3):57-61.

[12]杨明君,樊民夫.旱作马铃薯根系拉力与冠层覆盖度对块茎膨大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5,10(1):76-81.

[13]曹群根.毛竹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J].森林与环境学报,1991(1):37-43.

[14]赵梦杰,姚文艺,王金花,等.植被覆盖度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入渗及产流影响的试验研究 [J].中国水土保持,2015(6):41-43.

[15]穆文彬,李义豪,李传哲,等.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裸地降雨产流试验研究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4(6):6-11.

[16]王辉,王全九,邵明安.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面产流产沙特性影响的模拟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65-68.

[17]谭雪莲.轮作模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6.

[18]唐泽军,雷廷武,张晴雯,等.雨滴溅蚀和结皮效应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04(4):632-635.

[19]韩学坤,吴伯志,安瞳昕,等.溅蚀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46-51.

[20]王林华.黄土坡耕地地表粗糙度对入渗、产流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产流坡耕地覆盖度
产流及其研究进展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不同坡面单元人工降雨产流试验与分析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低覆盖度CO分子在Ni(110)面的吸附研究
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影响因素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