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虽然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辅导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家校联系领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但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这些不足产生的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呈现出的特点,我们很有必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家校联系;高职院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35-02
在教育体系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三者中,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随着思政教育学科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文件)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是“90后”青年,且多为独生子女,具体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差、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等。此外,他们学习基础较差,缺乏学习信心,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例如,遇到老师或校领导时不主动打招呼,甚至在老师批评教育的时候顶撞老师,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不承认错误。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充分利用家长与学生间亲情的纽带,将家庭教育融合进学校教育中,不仅能够减轻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能够更加高效地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信心,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家校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家庭教育不是新词汇,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家校联系,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可否认,家校教育的融合尚有进步的空间。
(一)家校联系缺乏系统管理
许多高职院校在家校联系管理中都会遇到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将精力过多地放在阶段性工作上,关注持续性工作比较少。大多数辅导员会在学期初、学期末、节假日前后这些关键时间点或者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通过打电话、发信息或寄送家长告知书等形式与家长交流,但并没有在家校联系方面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计划。长此以往,家校联系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造成家校联系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已经在家校联系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因为没有养成及时记录、及时整理、及时反思的好习惯,在关键时刻查阅不到相关资料,对家校联系系统的建立有一定负面影响。
(二)家校联系形式单一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辅导员一人要负责一两百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常常把注意力着重放在贫困学生、心理障碍学生或者违反校规学生的身上,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在校实际表现或是通知家长相关事宜。这种模式显然忽视了大多数普通学生家校沟通的需求,学校和家长的常态互动较少,那些没有心理障碍、平时不犯错误的学生家长反而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除此之外,大多数家长忙于日常工作,也基本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是被动地等待学校的信息反馈,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互动少、交流浅的问题。
(三)家校联系存在滞后性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到课后生活,都离不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事务性工作繁重早已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大特点。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即在学生出现诸如成绩太差已徘徊在留级边缘、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身心出现重大疾病时才与家长取得联系,以期获得家长的帮助。因此,家长在接到学校老师的通知后往往会感到突然和意外。部分家长认为,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掌握孩子的在校动态,完全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问题的产生甚至恶化。这说明辅导员在与家长的联系上明显滞后,更不用说让辅导员深入思考家校联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了。
二、家校联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家校联系工作不到位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影响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教育者对家校联系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还未充分认识到家校联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一部分老师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成年人可以视为独立的个体,已具备自我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还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認为,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参与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能力有限,将家庭纳入教育体系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教育任务就要由大学来完成,自己无需再操心。还有家长认为自己没上过大学,而孩子已经是大学生,自己无能力教育,就把教育的重担全部压给学校。因此,多数家长往往想不到要主动跟学校老师或辅导员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甚至错误地以为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二)学生自身不主动与家长沟通
高职学生十分注重个性的彰显,追求自由、独立、有话语权,跟长辈间也存在代沟。家长与孩子年龄的差距、知识水平的悬殊、家长管理方式的不当等都影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顺畅度。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事情是隐私,不想让父母干涉,还有学生个性较强,对父母教育不耐烦或面对质询敷衍了事。这些情况都导致家长无法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不能将孩子真实的一面全面客观地反馈给老师。
(三)高职院校倾向于开放式管理
高职教育其自身特点以引导为主,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注重给予学生的个人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其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能力。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育人环境,使高职院校的老师不再延用中学模式与家长频繁沟通,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一般情况不会想到与家长联系、沟通。
三、加强家校联系的具体措施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但两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有局限性,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而教师也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若能将这两种教育力量联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沟通,就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大限度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效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利用“家校联系卡”促进家校沟通
在高校里,学生一般都从不同的城市来到学校读书,离家较远,因此教师走访家长比较困难。“家校联系卡”以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契机,通过书面沟通的形式促进家校沟通。辅导员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考试成绩、奖惩情况、综合测评等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对学生入校以来的综合表现进行简单分析,并向学生家长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意见,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到家长手中。家长翻阅后,也可以写上自己掌握的孩子近阶段表现、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和对辅导员的建议等,寄回学校,达到互相沟通信息的目的。
另外,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做好“家校联系卡”的整理工作,着重标记一段时间内心理状态不好、情绪波动较大、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并及时将家长意见反馈给学校相关负责人,为进一步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二)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紧密家校联系
在“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家长随时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如今,以交流功能为主的QQ、微信、E- mail等通讯软件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将日常事务通知、学生成绩排名、班级活动照片等上传到QQ群或微信群,既节约时间又能在线交流,省时、省力、高效。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上传自己的教育心得,分享教育理念,与家长形成良性互动。
(三)利用家长委员会延伸家校合作
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成立地区家长委员会,聘请受教育程度高、组织能力强的热心家长做委员会主任,负责联系所在地區的其他家长,并向他们传递学校的相关信息,组织协调开展家校合作的相关活动。一方面,如果个别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可以让家长委员帮忙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委员分享教育心得,供其他家长借鉴学习。这样不仅加强了老师与家长的联系,也让家长之间互相认识、互相帮助,共同为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符建利.探索高职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途径[J].家教世界,2013( 12):252 - 253.
[2]孙标.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5):94 -95.
[3]李娟.浅析家校合作中的学生管理体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4):185 -186.
[4]叶岩燕.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合力教育——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4- 47.
[5]杨荣萍.密切家校联系构建沟通桥梁[J].农业教育研究,2009( 6):41 - 43.
[6]杨爱娥.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和谐发展——浅谈新时期高校的家校联系[J].时代教育,2012 (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