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537000)
理解,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记忆,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了,才能学好数学。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层。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和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相对稳定的以动作为主的认知模式”,而基础图式则是指对新知学习而言更具基础地位的认知结构。目前,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一般为散状、局部呈现的。因此,在基于理解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习新知的基础图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教学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问题,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究出构建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图式。首先,教师把一个平角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平角的度数是多少度;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依次把平角转换成钝角、直角和锐角,让学生猜测这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在学生猜测不出角的度数时,他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如此教学,有备而来,为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上述教学中,为了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教师从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新知的基础图式。这样教学,既蕴含平角与三角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又给学生提示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方法,促进了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
在数学学习中,所谓的心理表象,就是指数学对象在心理上的表示形态。数学家阿达玛调查发现:“凡是在数学或者其他领域中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有许多具有表象思维的例子。”因此,从数学理解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准确、深刻的心理表象,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服务。
例如,教学“间隔排列”一课时,教师让男生和女生一个一个间隔地排队,并记录下各自的排队人数,使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测“假如有5名男生,女生与男生一一间隔排列的话,每列需要站几个女生”,然后让学生画一画或排一排。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列表如下。
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5男(4)女5男(5)女5男(6)女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一一间隔排列中的数据,学生很快发现了两种物体的数量可能相差或相等的特点。这样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从场景符号向象征性符号过渡的过程,最后借助图表,使学生理解了间隔排列的特点。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准确的心理表象。有了具体的心理表象作支撑,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各种情况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在基于理解的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真正理解,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认知结构进行再组织。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逐渐走向全面、深入、广阔。
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时,在学生借助小棒操作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同样是三根小棒,有的同学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同学却围不成三角形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又让学生用边长为7cm、7cm、3cm的等腰三角形和长为7cm、7cm、5cm的小棒进行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组成条件是什么。这样教学,从一般到特殊,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一般到特殊地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再认识。
总之,理解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造理解的条件,使学生的数学理解逐步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