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8-05-17 09:34:25徐惠珍姚成柱钟碧青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静脉

徐惠珍,姚成柱,钟碧青

(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惠州 516100)

脑梗死作为脑卒中病症中的一种,若不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来改善其脑组织缺血和脑细胞坏死症状,将出现难以修复的脑组织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其治疗难度,间接性增加了其医疗费用支出,对患者家庭经济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故如何及时给予其科学有效的治疗来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1,2]。近年来,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均是主张实施静脉溶栓技术进行治疗,在患者病发后6 h内给予溶栓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佳时间段,并在此基础上,临床有相关研究也明确指出针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加以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还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是缩短其住院时间来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故其护理效果目前已被临床大量研究结果所证实[3,4]。作者将本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抽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节化优质护理用于患者治疗干预中,并对其最终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随机抽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以每组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58.73±9.13)岁;病程为2~4.5 h,平均病程为(3.01±0.54)h。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为(57.98±10.11)岁;病程为1~4.5 h,平均病程为(2.98±0.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值为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指导、病症监测、环境干预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告知其家属饮食日常需以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为主,糖尿病患者需告知其每日糖分摄入量,且护理人员在患者溶栓前遵循医嘱做好相应准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等,便于其病发后得以及时展开救治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干预。

(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每天需定期清洁患者病房和维持房内空气流通,并尽可能减少病房周围嘈杂声以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场所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将其日常起居、运动及如厕等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取冰棉棒来定期清洁患者口腔,以利用对其口腔形成的刺激感来改善患者受病症影响而出现的功能瘫痪症状。

(2)心理护理:患者受病症突发影响和机体功能障碍影响,而导致其心理易引发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采取温和的语气耐心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解决其对病症、治疗方法的疑惑,以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实际病症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其日常饮食营养搭配的均衡性,且患者胃肠蠕动功能会受其长时间卧床影响而促使功能下降,故需合理增加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来改善症状。

(4)治疗监护护理: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协助主治医生来运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其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情况,有利于其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及精神状态异常时以及时处理,并严格控制患者血压指标波动不得超过180/100 mmHg,并将血糖指标控制在10 mmol/L以内,避免患者因血压过高而出现水肿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机体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并于治疗前叮嘱患者感觉机体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进行告知,且事先需备好若干只剂量1 mg的肾上腺素,以便于应对患者突发情况。护理人员还需加大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前2个小时每15分钟监测神经功能及生命体征,如无特殊,12小时内每30分钟监测,12小时后每小时监测。

(5)并发症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诱发褥疮、肺部感染及便秘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定期协助患者行翻身、拍背,并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咳痰方法,必要情况下可采取机械或吸痰装置来辅助咳痰无力的患者进行痰液清除,以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下可将患者床铺换为气垫床,后定期帮助翻身以预防患者出现褥疮。

(6)康复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着重讲明机体功能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对其四肢进行负重训练和运动伸展,并锻炼患者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直至其能够自主完成。

1.3 观察指标

选择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情绪角色、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多项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观察统计患者护理期间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

细节化优质护理后的NI-HSS评分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P<0.05。详情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S,分)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S,分)

注:与护理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倒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护理后06.12±1.24ab 15.98±2.12aa<4.56<0.05 48 48- -NI-HSS评分护理前22.24±6.46 23.11±8.37>0.12>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据较对照组对应值高,且P<0.05。详情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P<0.05。详情见表3。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S,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S,分)

注:两组数据比较,且*P<0.05。

社会功能37.64±6.14*30.89±5.35*<3.75<0.05组合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8 48- -情绪角色49.23±5.32*40.72±6.42*<3.98<0.05心理状态50.04±6.13*40.92±4.12*<4.12<0.05生理功能59.18±7.63*47.17±5.95*<4.69<0.05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 (±S)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 (±S)

注: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住院费用(万元)0.98±0.06*2.85±0.53 7.12<0.05例数48 48- -住院时间(d)17.19±3.13*28.36±5.01 6.85<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针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主张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细节化优质护理)患者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情况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并与李燕[5]研究的对应值相差甚小,表明此类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且对提高患者治疗效率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模式是以患者病症类型、疾病情况的差异性为依据来制定对应方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完善性。其中,护理模式中的基础护理有利于维持患者治疗期间机体功能免疫力处于正常水平;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负面心理,避免过度悲观的心理情绪影响患者护理、治疗的配合度和治疗信心的提高;饮食指导以针对患者病症需长期卧床的特殊性来调节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改善其肠胃运动功能,同时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进食而促使患者血压、血脂飙高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治疗监护护理通过监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有利于避免其造成不必要的机体伤害,以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并发症护理是以降低患者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目的来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进度;康复护理通过协助患者自主、被动的锻炼,以改善其机体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7]。将上述护理方法联合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干预中,有效加快其出院速率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8]。

综上所述,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治疗干预中,不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显著,还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患者治疗费用大部分家庭均能承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 巍.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25-226.

[2] 徐碧芝,杜 蓉,吴晓翠.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44-147.

[3] 邵利敏,黄泽怿.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536-538.

[4] 刘汉娥.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83-86.

[5] 李 燕.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6(10):108-110.

[6] 邓智敏.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0):1377-1378.

[7] 沈蓉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与效果[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4,11(3):128-129.

[8] 陈连珍,陈明玉,敖春暖,等.GCS评分与NIHSS评分在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7-19.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静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2015年40期)2015-02-28 14:28:47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