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冠云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如东 226400)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未预估到的、超出安排的或是不希望发生的,与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安全相关的、异常的护理事件[1],通常指在治疗护理期间任何可能影响到患者治疗结果、以及造成治疗时间延长、给患者所增加负担及痛苦,同时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件[2]。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病人身份识别错误、跌倒或坠床、用药错误、手术器械遗留、手术部位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料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本研究通过对如东县人民医院各科室2016年上报的10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举措,以期为护理管理提供借鉴。
调查对象为本院各科室具有护士执业资格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的在岗护士。调查内容包括(1)基本社会学资料: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职务、护龄、所在科室;(2)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调查问卷。
护理部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不良事件调查表,每个月发给各科护士长,将本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再上报至护理部。同时护理部将自行设计的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调查问卷表,由各科护士长发放给本科的护士,发放前向被调查人员详细解读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统一将问卷填写完成后,集中至护理部统计、整理。护理不良事件认知调查问卷表是在文献回顾、临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列相关内容,其中认知维度有7个条目采用等级记分,按“1=不知道,3=部分知道,5=知道”3个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知晓率越高,认知度越高。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共上报102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Ⅰ级0例,Ⅱ级14例,Ⅲ级82例,Ⅳ级6例(分类情况见表1)。
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者(N1护士)和4~8年(N2(1)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次占86%。提示低年资护士属于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见表2)。
表2 102例护理不良事件涉及护士情况(n,%)
不同护龄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其中≥20年组的得分最高(见表3)。
表3 不同护龄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平均得分情况 [n(%)]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5),其中主任护师组的得分最高(见表4)。
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其中本科学历组的得分最高(见表5)。
表4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平均得分情况 [n(%)]
表5 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平均得分[n(%)]
患者安全是医疗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内容。有研究显示,医疗不良事件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其中护理不良事件占40%。
保证护理安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到解决乃至根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途径。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不良事件发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传统的观念将不良事件的原因集中在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并将医疗事故区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不良的系统设计、作业流程、管理制度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导致70%以上的过错。
3.1.1 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护理安全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基层医院大多存在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交班时只关注口头交接,不注重床边交接,对患者皮肤、管道等有漏交接等现象,对医嘱执行方面存在二人核对不到位等现象。
3.1.2 床护比例不达标。我院床护比例严重不足,有些科室床护比只有1∶0.25,护士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体力透支,只满足完成治疗,未对患者进行宣教及良好的沟通,患者满意度下降。
3.1.3 信息系统不完善。我院现在正处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初级阶段,护理管理软件有待进一步研发,通过现有的信息化手段不能有效抓取关键性指标。
基层医院护士来源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生,基础差、文化层次低。调查发现,不良事件中的53%发生在3年以下护龄的护理人员,这部分护理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主动学习意识[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缺少临床经验,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阳性体征不能抓取,评判性思维差,对风险认识不全,自我意识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这与张继红[4]等研究发现工作三年内护士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群体是一致的。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1~3年的护士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言行不谨慎,工作不积极,不能主动巡视病房,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对患者态度强硬、不耐心,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不足[5],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部分护士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存在潜在的法律问题,工作时只从解决患者护理问题出发,很少考虑到为患者服务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没有把护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知识水平不高,健康宣教效果差,患者不能完全明白自身疾病防控,不能积极参与到医疗安全的实施过程中。
针对当前基层医院医疗环境的特点,在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完善医院的服务流程,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使工作人员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氛围,从而杜绝或减少产生不良事件的可能。
周珺[6]等研究认为,医院相关部门重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并进行必要的相关培训对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报告认知程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年资高、职称高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高,可能与工作时间长、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有关;学历高的护士因对各种理论知识及相关信息掌握相对更加全面,因此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认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就低,所以合理配备护理资源,加强教育和培训,是规避护理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安全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医院应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招收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努力引进护理研究生和培养在职研究生。
郭芳芳[7]研究认为,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受护士自我感知的惩罚文化影响,惩罚文化越重,报告障碍越严重,其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意向也就越低。因此医院应加大力度推广非惩罚性文化,从而使护士正确看待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报告,避免不良事件的二次发生。护理部制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无惩罚性地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基于自愿、非惩罚性的原则,报告并提出医疗安全警示信息,各科每月初上报上个月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进行统计分析。对Ⅰ级、Ⅱ级不良事件进行跟踪评价,努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护理部和各科室均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改变过去只针对具体事件治标不治本的缺点,找出操作流程和系统设计上的风险或缺陷,并采取正确措施。
抓紧抓实核心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针对临床上移床较多、输血零差错,我们制定了移床核查单、输血核查单。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和应急预案,每年召开两次不良事件分享会,遵循缺陷信息共享理念,通过资料分享和经验交流,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部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查和指导,科室护士长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并运用PDCA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加强三基训练,院内、院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对护士进行在职再教育。成立院级与科级带教老师队伍,完善培训示教室,规范护理技能操作,做到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各专科技能由各专科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各科室根据上一年的信息统计,对科内前十种疾病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疏理、汇总,列出其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并发症的处理等,并组织科内护士学习。加强护患沟通,让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应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及时满足患者就医后急切了解病情、治疗方法和疗效的心理,尽可能早期提供诊疗服务、疾病动态、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疾病的自我保健等健康宣教,多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护士要重视患者与家属的疑问和主诉,对患者提出的任何疑问都要认真查清,使患者自觉参与医疗护理服务,这样既尊重患者,也实现了护士的自我保护。
医疗服务系统与普通服务业相比更为复杂,所以我们要从系统上改善流程,增加护理人员的编制,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与患者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善于观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许 芸,谢小华,阳世伟,等.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58-60.
[2] 郝二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24-425.
[3] 黄六妹.入职3年护士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6):141-142.
[4] 张继红,徐字红.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5):461-462.
[5] 谢小兰,陈 瑜,骆思华.珠三角地区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81-84.
[6] 周 珺,赵 梅,董旭婷,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与医院病人安全文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83-85.
[7] 郭芳芳.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