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 王红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属于加重的脑缺血疾病,主要指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后经临床治疗后病情仍在发展的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比例可达40%以上[1-2]。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既往以单独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鉴于此,此研究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其实施联合用药的价值进行探究。
此次研究抽取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7月,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各5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19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60.3±3.22)岁。其中2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18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0例患者存在脑卒中史。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35例、15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58.77±4.01)岁。其中2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19例患者伴有糖尿病,11例患者存在脑卒中史。将研究组和参照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患者年龄分布在45~79岁;所有患者资料完整;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将同意书签署。
剔除: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如:心、肺、肝脏和肾等;患者意识障碍严重;颅内出血或脏器存在出血倾向;患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血纤维蛋白原低于1.0 g/L,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
予以参照组患者巴曲酶单独治疗,该药物的初次使用剂量为10 BU,隔日用药剂量改为5 BU,将其与浓度0.9%的生理盐水混匀,静脉输注,共治疗3次。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巴曲酶的使用方法与参照组雷同,丁苯酞的使用剂量为100 ml,一天2次,共治疗2周。
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功能有所恢复,说明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所好转,说明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未见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倾向,说明治疗效果无效。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的NIHSS评分进行评估,之后记录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最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治疗总有效率的表现形式为(%),组间行χ2检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表现形式为(±s),组间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的研究组高于实施巴曲酶单独治疗的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治疗前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研究组和参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联合用药治疗,参照组经单独用药治疗,对比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前者优于后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联合用药和单独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表2 联合用药、单独用药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
研究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1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比例为4%;参照组患者予以巴曲酶单独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5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比例为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0,P<0.05)。
目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引发机制不是十分明确,早期很难将病因查明,临床对于该疾病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和治疗。有学者研究后指出,脑梗死是否发生进展与患者血压下降、是否存在糖尿病史和颅内是否出现动脉狭窄存在相关性,同时与是否有高血糖史有着直接关系[9]。临床既往的治疗以单一药物为主,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丁苯酞属于全新的脑保护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可以有效保护其神经,从而使缺血区微循环得以改善,对线粒体功能予以保护[10]。丁苯酞通过对炎性因子表达和自由基生成进行抑制,使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该药物可以减轻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诱导凋亡因子,从而将脑保护作用充分发挥,使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效改善[11-12]。巴曲酶属于降纤药物,不仅可以使血液粘度降低,同时可以将血纤维蛋白原进行分解,从而对血栓进行抑制,将其溶解。据有关资料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通过降纤可以使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效改善[13]。
结合本次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实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实施巴曲酶单独治疗的78%,另外,联合用药后的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的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研究组为4%,低于参照组的16%,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予以联合用药的优势。
综上总结,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升,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严澎,魏立平,李文波,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145-147.
[2]黄清根,吴迪琪,邵国富.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3.
[3]王剑.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北方药学,2018,15(1):68.
[4]钟志耕,李又佳,黄燕,等.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血浆纤维蛋白原动态变化——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793-1795.
[5]王倩,王鹏,王广,等.经颈动脉注射巴曲酶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6):651-652.
[6]张彦朋,马弯弯,张艳丽,等.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 Meta分析 [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782-788.
[7]靳玫,马世江,沈长波,等.丁苯酞对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记忆运动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4):1907-1909.
[8]徐惠娟,罗虹,戴加乐,等.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8):2821-2824.
[9]潘辉.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7-8.
[10]薛俊尤.氯吡格雷联合巴曲酶早期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81-82.
[11]丁琪,陆耀军,尤年兴.阿加曲班与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176-177.
[12]王明.观察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94-95.
[13]郝劲松.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9):2563-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