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川监狱工业旧址的保护与再生策略研究

2018-05-16 06:58杨来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青海监狱

左 琰,杨来申,程 城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2. 青海蓝野环境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 西宁810000)

监狱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一种不寒而栗的威慑力,它是关押一切犯人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央于1950年在《共同纲领》的指导下统一部署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大批反革命罪犯和危害国家与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被送交监狱,致使我国既有监狱的在押人数迅速上升,造成监舍拥挤现象,罪犯们在关押期间却无所事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51年5月10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所通过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大批应判处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1]。从此,大规模罪犯劳改工作在全国范围的监狱系统中开展起来。

劳动生产作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初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劳动生产与改造相结合的服刑模式既为国家减轻负担,又为开拓和建设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时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各省根据土地资源和工农业情况兴建了一批供服刑犯劳动改造的农场、工厂或煤矿,在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全国投入劳动改造的罪犯占到了在押罪犯总人数的62%[2]。

1 青海监狱系统和监狱工业历史变迁

青海自古便是犯人流放的苦寒之地,是中国监狱的发源地之一。青海监狱曾将大批罪犯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国家政权的稳固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青海监狱系统在教育改造罪犯、开发绿洲农业、兴办大型工业、创建交通建筑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由一大批转业军人、大学生青年,以及工人、农民组成的西部开发建设队伍,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青海,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青海监狱事业和开发建设青海的辉煌篇章。20世纪50、60年代,青海监狱系统在改造罪犯的同时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第一个五年计划里统建农场79个,工厂29个,牧场24个,监狱系统各类人员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开垦耕地面积0.25 km2,耕地面积占青海国营农场的98%,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3[3]。这种格局和规模在全国监狱系统中是绝无仅有的。

青海监狱系统自1950年青海省公安厅劳改科成立,已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 1955年青海省劳改局成立,1958年青海省劳改局与农垦局合署办公,1961年两者分开,1967—1973年劳改局实行军事管制,1983年青海劳改系统整建制由公安厅移交司法厅领导,2000年更名为青海省监狱管理局。2005年成立青海监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性质是为监狱机关服务的国有独资公司,涉及民品制造业、材料安装业、生活用品加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及农产品生产等环节,集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2001年起,青海省监狱系统调整了监狱布局,先后新建监狱3座,改扩建4座,新建的西宁监狱由原先的西宁监狱、塘河监狱、化隆监狱三狱合一而成。

青海监狱系统的工业在全省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机床生产、手工具制造、皮革服装加工、水电设备制造和安装、砖瓦和新型建材生产等领域都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工业总产值占到全省的52%,其中松鼠牌扳手曾打入国际市场,数控机床制造在全国机床制造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砖瓦生产规模全省第一。青海的钢铁铸造、汽车修造起始于青海监狱系统,煤炭、化工、采石、水泥等具有相当规模,湟源采石场生产的石料曾被定为国防工业112厂建设的专用材料。1949年后西宁市和周边地区建设所用的建筑材料均为监狱系统生产,监狱系统下属的新生建筑公司成为全省实力最强的建筑企业,承建了包括省政府大楼、西宁宾馆、胜利宾馆、大十字百货大楼等多个西宁标志性建筑[3]。

随着1969年全国范围的“大调犯”工作,大量的犯人从各省区来到青海。这些犯人中不乏有知识分子和技术工匠,他们在青海劳动改造,在新建工厂里进行工业生产,推动了青海工业的稳步发展。这些监狱系统的工业企业大都建于20世纪50年代(表1),如西宁劳动机床厂、青海新生热水煤矿、青海旺尕秀煤矿、青海新生汽车修配厂、青海新生建筑公司、青海新生大通石灰厂、青海德令哈火电厂等20多家以及煤矿生产企业(图1)。

图1 青海省劳改单位分布图(来源:作者根据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主编.青海监狱工作50年大事记(1949—2000)绘制)

表1 20世纪50、60年代青海监狱系统所属工业企业一览表

2 青海西川监狱旧址现状概况

青海省西川监狱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108号(彭家寨西侧),北起西川南路南至南环绕城高速,东起汉庄小区,西至张家湾村自然村道(图2)。该监狱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西宁市新生第二砖瓦厂,1960年与新建监狱合并,改称为青海省监狱。1966年筹建青海水电设备制造厂,1972年省监狱迁往化隆县甘都镇,水电设备制造厂独立,并编入劳改支队序列。1974年编入青海省第五劳改支队,1995年更名为青海省西川监狱。监狱主要关押改造本省和部分其他省市调入的罪犯,以少数民族罪犯为主。青海西发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是青海监狱企业集团的下属单位,按照监狱体制改革要求青海西发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与西川监狱实行监企分开,为西川监狱罪犯劳动改造服务。在计划经济时代,西川监狱曾被列为全省水电制造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所生产的系列水轮发电机组在国内市场有较大的知名度,不少产品荣获了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998年砖瓦年生产能力达到1.4亿块,成为青海省最大砖瓦生产基地,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27%。2008年,具有52年历史的砖瓦生产全面退出,罪犯劳动改造全部转入狱内加工,并推行6S车间管理[3]。

图2 青海西川监狱工业旧址总平面(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绘制)

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青海水电设备制造厂园区如今已荒芜多年,留下了许多劳改系统工业厂房及监舍遗址,包括工厂生产区的厂房、库房、烟囱、水塔、广场、宿舍、道路;以及监区的监舍、监墙、生活管教区办公楼教学楼和住宅、生产监舍配套用房建筑等。这些有着时代特征的厂房设施基本都为红砖砌筑,砖混结构为主,大型车间、大礼堂等建筑为人字形屋顶,而多层监狱宿舍楼则为平顶,还有一些构筑物如用干打垒方式完成的厂区围墙、混凝土框架的水塔以及大半部分埋入地下的防空洞地窖等(图3~图7)。厂区内大部分车间和设施已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少数则在近年来做了初步的修缮和利用。整个厂区早已淡出人们视线,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由于它隶属于监狱系统,对于普通人来说既感到神秘又有些疏离肃穆,整体环境包括生产区和监舍区,从外观和布局上来看与普通工厂并无差异,唯有不同的是在此地的生产者不是普通工人而是受到监控、失去人身自由的劳改犯人。这些监狱工业遗存及监舍见证了一个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青海监狱工业的成长和发展。由此在这特殊时代背景下以劳动生产为基础、以发展各地经济为目标,对罪犯实施的改造与教育方式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罪犯服刑模式,催生出了一批新型监狱形态,与民国时期及西方的监狱传统有着本质的不同。保护和利用这些监狱工业旧址,其根本宗旨是将这些物质空间所承载的特定时期监狱文化和发展青海工业的开拓精神传承下去。

图3 原工厂车间外景(来源:作者自摄)

图4 原金工车间外景(来源:作者自摄)

图5 原金工车间内景(来源:作者自摄)

图6 保存较好的监舍(来源:作者自摄)

图7 原车间被修缮后作为现监狱博物馆汽车展厅(来源:作者自摄)

3 西川监狱工业旧址保护与再生策略

青海监狱系统为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造育人、巩固政权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海劳改系统的监狱工厂在青海省工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开拓和奠基作用,享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美誉,有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历史积淀。然而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劳改场所大都因设施简陋、年久失修等因素弃作他用或拆除建新,像西川监狱工业旧址能整体性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它作为青海监狱工业的一个缩影凝结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也通过对其保护与利用的策略探讨,使鲜为人知的青海监狱工业文化剥去了神秘的面纱,向公众展现出来,因此西川监狱工业旧址的保护与再生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使命。

3.1 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

西川监狱地处西宁市城市副中心的海湖新区(原城西区,西川南路109国道旁),距西宁火车站约8 km,距曹家堡机场约30 km,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其综合利用价值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邻近周边城市公众资源的充分依托、临近南线高速出口及交通旅游要道的必经路段、周边远近闻名的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背景等。该厂区既具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监舍、厂房等可利用的功能建筑,也同时具备多个宽敞开阔的接待活动场地和未开发利用的平整地块,可用作未来进一步发展开拓的空间(图8)。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和访谈,结合场地的区位优势和原设施情况,确立中远期的发展目标,逐步打造一个以青海监狱历史文化为核心的青海西川监博(工业)文化创意园区;以监狱历史文化、艰苦奋斗精神为主题,创建国内独特一流的文学艺术影视创作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丝绸之路驿站、大美青海精品旅游形象为目标的汽车自驾营地、房车营地和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特色旅游接待集散地。该区域建成以后将会丰富周边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西宁城市西部的综合功能形象,使之成为西宁市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同时也为周边市民提供一处日常文化休闲消费去处。

图8 西川监狱工业旧址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

3.1.1 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

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的打造将是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的一个亮点,它的建成将使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在西宁市乃至青海省的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就业领域里独树一帜。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有效地带动各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领域的创业与就业,并和制作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接驳起来,真正做到文化产业向工农业、服务业、旅游业的产品和市场的转变,利用创意思维向现实产品的转换过渡,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正能量增长。

创意产业园可建在西川监狱旧址内,改造和改扩建部分原厂房建筑,使之形成一个既有工业遗址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时尚新意的创意产业空间。

3.1.2 汽车自驾游接待营地

随着近年来青海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西宁已逐步成为国际旅游名城,每年夏季前来西宁旅游的人群和自驾车数量日益上涨,该园建成后可为旅游者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接待游览场所,既弘扬宣传了青海精神和地域文化,又缓解了西宁市的客源接待压力。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满足各地来青藏高原自驾旅游人群的食宿要求,同时结合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配套设施,在园内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参观步行街区,着力配套餐饮、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形成有特色的美食、酒吧文化,在接待各地旅游者的同时,进一步吸引西宁市区的固定客群前来休闲消费,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休闲感触、情感怀旧之地,拉动市区近地、就地的旅游发展,成为西宁市区的文化休闲美食目的地。

汽车自驾营地、房车营地设置在监史馆东侧的空置地块中。利用现有的地形灵活划分和组合单元停车场地,建造集约式箱体建筑及搭建木屋、帐篷、营造青海河湟民居氛围,为自驾旅游者提供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栖息地,再结合种植大面积的树林和绿地,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

3.1.3 民族文化综合园区

植根于本土文化,再通过新型的时尚化打造,致使园区面向国内外游人展现青海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引领到访的游客人群向着高原更深更广的自然和人文空间穿越、探索。园区建成后,旅游客源群落数将会极大地满足和带领园内及周边商家农家的餐饮、住宿、特色小吃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民俗手工业、民间艺术(唐卡绘画、藏饰艺术、宗教文化用品及皮影、刺绣、剪纸、擀毡等)的旅游用品发展和售卖,并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对手工业产品进行深度的打造和包装,以期满足商业化的市场需求,将目前的浅层次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消费导入深度旅游产品开发。

3.1.4 酒店和公寓

充分利用现有的厂区及监区建筑,再增设部分退役的机车车辆及车箱,通过改造和局部增建打造成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旅游度假居住场所,如监舍宾馆、主题酒店、特色民宿、青年旅社、车厢饭店等等,分散在整个博览园范围内。 这些场所,实施建成后将会大大提升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暨青海监博(工业)文化艺术创意博览园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宣传和弘扬大美青海,也能为西宁市区夏季旅游旺季住宿一房难求的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3.2 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展陈内容规划

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展区的核心场馆,已初步完成文物展品的基本收藏。为便于展品的分类和整理,包括生产资料、生活用品、警用器具、历史门匾、书籍图片、文件记录等等,已于2014年分别置放陈列在原办公楼1~3层房间内。其收藏门类之全,数量之多,为国内仅有。为了更好地展示青海的监狱历史文化、弘扬青海精神,需将已收藏的展品和各实景展区科学、系统地按《内容设计大纲》和《形式设计大纲》的要求规范化的布展展出,拟此初步设计规划。

监狱历史博物馆布展展示陈列可分为4个部分。

(1)综合展厅:文物实物、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数字模拟等展示陈列区,需面积2 000~3 000 m2的室内场馆)。场馆使用选择方向为:"择地新建;#利用原厂区(监区)的礼堂或车间改造扩建。因综合展厅为室内大型综合展示区,其主要功能布置和内容如下:"序厅,简要介绍监博的概况和建馆始末。#历史的沿革展厅,展示介绍建国后至今,青海的劳改系统从成立、发展、壮大、变革的历程等。$奠基者展厅,重点介绍青海劳改系统、监狱管理局的前身解放军军官兵响应号召、服从安排,留守青海荒原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监管改造成果展厅,主题展示自青海监狱管理局及省劳改系统建立以来,在改造各类罪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成果。&红十字医院展厅,展示介绍从医院的前身志愿军战地医院到青海劳改系统红十字医院转变的历程,主题介绍该医院在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为国家和民族、为青海做出的特殊的牺牲、贡献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特别的奉献展厅:本展厅将展现青海监狱管理局及省劳改系统成立至今在经济战线上为社会奉献的丰硕成果和艰辛历程——农林牧业部分。工矿企业部分:青海的钢铁铸造、汽车修造、工具制造、建筑材料、水电设备制造、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众多工业门类是从监狱系统发展起步的。青海湖联合企业公司还首创使用6艘大型机帆船在湖中作业,轰动一时。监狱工业在建设青海、开发柴达木、改造罪犯回返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青海的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篇内容中大量翔实生动的图片、文字、实物及模型向参观者一遍又一遍讲述着当年创业的艰辛,创造的辉煌。城市建筑和道路桥梁建设部分,当时的青海新生建筑公司是目前省内实力最强的企业,青海省委、省政府办公楼、西宁宾馆、西大街百货公司等都是该公司建造的形象工程。德令哈板块部分,将重点介绍农场和农林牧副渔业。德令哈是座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城,是先有的监狱农场企业,后有的城市形成和发展。展示手段,图片文字版面、实物陈列、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影视作品播放等。(功勋荣誉及英雄劳模展厅,此展厅将展现历年来系统内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他们光辉动人事迹,以及历次获取的集体和个人奖牌勋章、各级历任领导的模范业绩等。展示手段为图片、图版文字介绍、沙盘场景、短片播放等。)领导关怀展厅,本展厅展现的是几代中央领导人和历任省部级领导、厅局领导对青海监狱管理局劳改系统的亲临视察、亲切关怀、现场指导的感人画卷。领导人的关怀和鼓舞将会产生极大地鞭策和动力,进而变成无穷尽的前进力量。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的展示,能使现场的参观者感到扑面的温暖,而沉浸到昨日激情澎湃的岁月中。展示手段:图片、图版、文字介绍,塑像、模型实物陈列,办公、工作场景复原,影视动态展示等。*大美青海高原风光旅游展厅,结合当下青海旅游业迅猛发展的状况,本展厅突出讲述介绍大美青海的宽广、辽阔,雄浑、壮观,深邃、神秘,精致、独到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民间习俗、宗教艺术等,向旅游参观者展示独特的青海不一样的大美和壮美。+影像厅,此厅为独立空间,内设环形屏幕。通过影视手段向参观者展示展现青海监狱历史博物馆全面、翔 实的数字内容。

(2)监区、监舍实景展示区:此展区将通过监区、监舍的各类场所(办公区、学习区、管教区、劳动区、禁闭区等),用原状态和修复业态、场景复原等手段向参观体验者展示,使之感触、感动、感悟,从而达到宣传教育、感慨警示效果。

(3)劳动生产展示区:此展区主要展示监狱管理干警组织劳改劳教人员参加劳动生产的工作场所,运用实景实物、场景复原、图片影像、雕塑造像等手法,再现当时的学习、劳动现场。

(4)文化艺术创作体验区:此处作为双重功能区,设置于原监舍或监舍招待所,既可供游人参观,又可用来安置食宿接待,给参观游人和到访者提供一个联想、感悟、思考、思维创作的特殊空间。创作体验区除具备展示功能外,重点还在于“体验”,即同时具备游览参观和体验使用两项功能。根据《大纲》要求,利用原监舍或招待所稍加改造,打造为监狱宾舍或青年驿站、汽车旅馆,为旅游实践采风、文学艺术创作、影视摄影创作、远足修身感悟等特殊需求人群提供餐饮和栖身之所。

4 结束语

青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它地处西北偏远地区,有着在规模、体制等多方面超越其他地区的监狱系统历史,但在这里也诞生了先进科技和工业奇迹。在那个年代,“两弹”在这里成功研制,青海湖牌汽车享誉全国,青海湖牌工具扳手、水轮机发电机、铝制品高压锅等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行销全国甚至国外。西川监狱工业旧址凭借其艰苦奋斗的历史为青海工业发展书写了一段华丽的篇章,也使得劳改与生产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监狱系统的一大特征。这些厂房和监舍遗存作为珍贵的历史遗存承载着当年建设者们和监狱管理者们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寄托,仿佛一部活的历史书向我们述说前人的付出、骄傲和哭泣,谱写出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命赞歌,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冲破黑暗的一座灯塔。

[1]杨习梅.中国监狱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79.

[2]柯健.罗瑞卿劳动改造罪犯思想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4):102-106.

猜你喜欢
青海监狱
青海草业
论监狱企业立法
大美青海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巧扩监狱
青海行七首(录二)
考进来的
推动“青海节奏”向“青海示范”迈进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