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珠凤
(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颅脑损伤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脑组织损伤,发病率高达全部创伤发病率的20%,仅次于四肢创伤。该病患者以言语、感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征,目前临床上采用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增加脑部血氧含量,扩张脑组织氧张力,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元[1-2]。但由于我国高压氧技术不够娴熟,大多患者还普遍处于接受药物、手术治疗的认知阶段,对高压氧这一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不够了解,加上耐受度不高、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强烈等因素,排斥高压氧治疗,对治疗结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院结合临床患者实施有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s,分)
研究组 77.35±5.50 48.50±5.75 68.45±5.60 38.55±5.75常规组 77.81±5.75 58.30±4.15 69.55±5.56 55.75±7.5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心理健康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研究组 77.50±5.50 78.68±7.40 76.55±6.27 82.24±5.58常规组 61.25±3.75 60.71±7.08 62.55±5.28 67.28±5.60
1.1 基线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在24~70岁,平均年龄为(48.50±6.50)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在24~68岁,平均年龄为(47.88±6.50)岁.确认资料无误后,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大同小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常规组在高压氧治疗时给予常规高压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高压氧护理的同时,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心理压力。
1.2.1 生理护理:①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确保高压舱设备性能良好,保持舱内空气清新洁净,温湿适宜,严格实施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减少患者的不适感。②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做好治疗前的知识普及工作,指导患者通过张嘴、吞咽、捏鼻鼓气等动作,开启咽鼓管,缓解耳部不适,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无法进行咽鼓管口开张动作,可以适当投喂温开水等,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动作,异常情况及时暂停治疗,避免出现中耳气压伤症状。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进舱前避免摄入不易消化或者额容易产气的食物或者饮品,叮嘱患者治疗前进行个人卫生处理,排空大小便,避免患者在舱内出现腹部不适。
1.2.2 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处于密闭的治疗环境,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初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恐惧及焦虑等负性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排斥治疗。护理人员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心理压力来源,针对性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前,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高压氧的治疗原理与作用,强调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对环境的恐惧和疗效的担心。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安排家属陪舱治疗,降低患者不安感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通过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比较检查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束后确认数据准确性,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所有研究资料进行处理核算,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结果使用(±s)表示,采用t值对结果进行检验,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大同小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较优于治疗前,且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大,分数较低于常规组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生活质量状况比较: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P<0.05,数据表明研究组生活质量更佳。见表2。
颅脑损伤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脑组织损伤,以言语、感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征,颅脑损伤可因引起脑水肿、脑缺血等症状,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缺氧发作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4-5]。临床上常用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增加脑部血氧含量,扩张脑组织氧张力,有利于恢复受损神经元和预后。
我国高压氧医学起步较晚,相对于手术、药物治疗等手段来讲,应用范围较窄,患者对该手段认知度不够,加上治疗环境处于密封高压治疗舱内,患者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波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情绪。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使得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不高,对治疗缺乏信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预迫在眉睫[6-7]。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性给予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优于常规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常规组相比更胜一筹,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有效安抚接受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护理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玉玲,丁峰,梅亚萍.心理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作用[J].安徽医学,2015,36(8):1017-1019.
[2] 巫伟伟.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上海护理,2015,15(7):55.
[3] 严凤慧.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5,28(9):128-131.
[4] 熊艳峰,欧阳宁艳,杨哲瑞.整体护理模式在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3):451-453.
[5] 李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观察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12-714.
[6] 郭慧洁.颅脑损伤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7,17(7):77.
[7] 周美华.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