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05-15 01:52陈婷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状策略

摘 要: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形成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54-01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碎片化、满堂灌、无趣无味和教学单一性这些现象。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升阅读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方向。鉴于此,笔者主张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巧用教材、联系生活和注重积累三大策略。

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第一,语文教学的碎片化。很多语文教师还沒有完全按照语文教学新理念所指导的实行,将一个完整的阅读文本硬生生拆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仍然习惯于把知识嚼碎,把语文知识内容碎片化、段落化,而不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语文之美。

第二,语文课堂满堂灌。老师一味灌输,学生得不到思考和自我感悟。老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就变得“机械化”。老师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是无法进行语文的学习,没有办法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别说培养人文素养了。语文知识与技能都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领悟获取的,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第三,语文课堂枯燥无味。部分老师不管是教散文也好,教诗歌也好,不管是教文言文也好,教说明文也好,采取的都是同一种方法套路。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枯燥,基本上就是一问一答,老师问,学生回答,循环往复。教学工具也是只有黑板和粉笔;课后,每天的作业布置除了写作文就是完成练习。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机,老师没有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手段与技术干枯无味,教学内容没有味道,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道路“多点真诚,少点套路”,那学生是可以提高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能力的。

第四,语文教学的单一性。部分老师往往会给学生限定标准答案,答不出他所预想的答案,要么不给分,要么就少给分,让学生的答题思路囿于标准答案。其实,我们所重视并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思辨能力及价值观的形成。

2 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1 巧用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中,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段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并不是要扣字词,而是立足文本,进行整体把握,抓住文本的特色之处,从作者情感出发。

笔者认为在现今阶段的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的是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而不是写了什么。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活用教材,用教材教,就可以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思想、情感,厘清文本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质。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的形象,我们让学生评价友人的形象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种的,也许学生会觉得友人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尊君问不”中的“尊”字可以看出友人的有礼貌,也许学生会觉得有人无礼,因为“对子骂父”,或许还有学生有其他的思考,但是笔者觉得在这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2 联系生活

语文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服务于生活,所以学习语文既在“课内”,又在“课外——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材料很多并非教材上现成的,而是取自课外,于是,有些师生对课外的复习资料加倍青睐,却不重视有效运用语文教材。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语文的学习更要重视“课内”课本的学习。但是,我们只把语文学习局限在课内也是不对的。如果说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上面每天一两课的课时,那肯定是不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是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去落实到位的。《语文学习》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上课听听讲、课后做做练习,而不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体悟生活,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那么学生就不能学好语文,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把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3 注重积累

语言材料积累,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的积累,这些需要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积累词语的运用搭配,体会词与句和句与句组织的经验,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学生而言,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教材中很多经典篇章《秋天的怀念》《春》《济南的冬天》等等都是学生课内积累语言的很好范本,让学生背诵、仿写,然后运用,最后加上自己的情感认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就是阅读课对语用的最好诠释。比如,《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生动的象征手法,让读者咀嚼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一方面可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体会寄予在白杨的情感,达到熟读成诵的积累目的。同时,还可提供一个新的语段,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迁移运用这些句式,积累属于自己的优美句段。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就是学会运用,形成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必须从改变老师的课堂理念和方向引领入手,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魏本亚.在独立与自由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J].初中生世界,2016:32.

[2] 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探索[A].语文教学在前进[C].北京:1981:46.

[3] 胡良华,彭家芳,杜飞,范德君.什么是“好的语文课”[J].《语文教学内容重构》阅读讨论会,2013:2.

[4] 杨树亚.思辨行走——我的语文生活[M].北京:语文教育出版社,2009:3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陈婷(1995-),女,汉族,湖南人,职务:人文与教育学院研究生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现状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