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策略的研究

2018-05-15 09:42叶志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叶志骅

【摘要】纵观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不少教师对预设与生成产生错误认识,一种是将两者等同,另一种则是将两者对立,这两种错误的认识严重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对此需要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此为指导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设与生成关系;策略;课堂教学

一、高中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一些教师错误对预设与生成抱有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少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错误地将“预设”与“生成”等同起来,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过于重视数学规律的探究,忽视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一现实需求,以此导致新课改成为一纸空谈,灌输式教学仍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位置,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毫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二是部分教师错误地将“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过分地注重课堂的生成,认为课前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可有可无,因为学生的发展、反映是不可测的,既然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那么就需要以其变化和学习实际为基础,所谓的课前教学目标只会挤压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在对立观的引导下,生成展现只是学生表层甚至虚假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毫无发挥作用的余地.在这种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错误认识下,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无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需要教师首先辩证统一地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此将其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策略

教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需要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做到课前预设,预约生成;课中调整预设,促进生成;课后反思,完善预设.

(一)课前准备

新课标下所提及的预设与传统教学活动开展中的备课写教案这一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预设活动的开展更加注重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平衡与动态发展,而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只是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静态“过程”.所以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动态发展理念融入预设活动之中,将每一学段的总体发展目标、每一节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具体地呈现出来,以此在整体中落实每一阶段的发展.笔者一般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分析教材

尽管教材中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预设环节教师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地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时内容的本质,以此才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选择出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内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会考虑这些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扎实掌握了旧知?是否建立了掌握新知的技能?新知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认知经验?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发挥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自主理解的?哪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重点点拨的?哪些知识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

2.关注学生

新课改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由于生活的环境、学习经验、数学知识储备、学习兴趣等不同使得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所以,笔者在课前预设环节,会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为基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的转变.

3.教学目标的弹性化

教学目标是引导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导向,但是课前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课堂变化是无法预期到的,但是教师可以借助已有的教学经验,设置“弹性化”的教学目标.笔者会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课堂表现以及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入手,在课前就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与课前预期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从三维教学目标入手,避免出现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目标设计,忽视学生的情感调动,同时还注意不要过度地将教学目标置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维度上,还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4.教学设计的弹性化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不可控因素总是会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之中,教师需要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预设这種不可控因素,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对于师生的言行,诸如提问时间、学生的回答结果等细节问题不用过于细化探究,只要有一个大概的设计思路即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教师来说,则需要充分考虑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制订多种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这样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以生成为基础来进行预设的.

(二)课堂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预定方案

“课堂是向未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活动开展中,以所发生的“意外”为指导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动,以此在预设的动态变化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纵观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其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回答问题所闪现的亮点或错误点;三是教学活动开展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针对这三种生成性资源,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不拘泥于预设.因为尽管在预设环节教师已经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做了全面的分析,但是意外的发生是教师不可控制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地调整预设内容甚至是完全放弃课前预设准备,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适时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笔者在组织“二项式的性质”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在利用赋值法引导学生求出二项式展开式系数和之后,会趁机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展开二项式才能求得其系数和?”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引导下,学生能想到很多利用二项展开式求系数的例子,这完全在笔者的预设之内,但是突然一名学生提出(2x2-1)10该展开式中的偶数项的系数和是无法用赋值法来求解的.这完全超出笔者的预设范围,但笔者也意识到这是生成的最佳时期.所以笔者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将奇偶项分开,将一个数代进入,学生会发现有的偶次幂为正,有的偶次幂为负,在小组讨论下,他们借助数学模型思想将虚数单位i代入其中,从而解决了该问题.还有一例,笔者在组织“二面角”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在向学生讲解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概念内容自己在二面角模型中画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大都按照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绘画,但是有一名学生却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该学生所画出来的二面角虽然满足角的定点在棱上、角的两条边在两个半平面内的,但是这两条边却不与棱垂直.针对该学生的画法笔者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在该学生所画出来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基础上直接抛出一个具有生成性的问题: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与棱垂直呢?该问题的提出立刻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借助量角器和活动角在测量下,以客观的数据为基础来观察规律,以此验证该问题.倘若当时笔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直接对其错误进行批评,相信不仅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深受打击,其他学生也无法从这一错误中加深对二面角的理解.这种生成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其数学应用能力,使得课堂活动在生成下变得丰富多彩.

(三)课后反思完善预设

课后反思活动的开展不单单要求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回顾,还要其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比生成与预设,在对比中积累经验,借此为之后教学活动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打好经验准备.而且在预设与生成的对比中,教师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完成了哪些任务,还存在哪些问题,以此将其纳入下一节课的预设之中,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整实施,同时还会使教师反思到底是何原因造成预设无法顺利完成,为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经验.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课前准备活动中,以生成为基础,进行预设,在课堂活动开展中,以预设为基础,动态转变预设,生成教学资源,在课后反思中,积累预设与生成的经验,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项延行.教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118-119.

[2]严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11):19-20.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