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晋中,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家,每天二两酒下肚,便开始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他不事张扬,也不做宣传,更是很少参加比赛和画展,只是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书画世界,与笔墨交流,与山石对话,好似古代隐士一般。然而他笔下的山水画却非常有特色,既有新安画派和扬州八怪诸位大师的影子,也有自己的创新,让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他就是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何泽峰。
孩提时,因为家贫,何泽峰无法接触到真正的绘画指导,只能从街上的小人书地摊那里实现最初的艺术愿望:用攒下的压岁钱买几本《三国演义》、《红楼梦》,然后用画笔描摹书里的人物,在纸上、墙壁上、家里、村子里、学校黑板上、板报上,所有能够画画的地上都留下过他的笔触,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成为了他童年所有欢乐时光的缩影。
何泽峰专注于山水与他的喜欢安静独处的性格相关。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大自然某个安静的角落里,清净的一角。每一处自然都有其奇妙的所在。他想就待在这一点奇妙之中,譬如太行深处、乌金山林木之间,从中呼吸那些汇集在山野间的纯净气息,感受大自然静寂带来的巨大心灵震撼。那一刻,令他真正体验到了天人合一的至人境界。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种自然的气韵已经暗合了他的笔触,往往令他一挥而就,在纸上诉诸情怀。
自然中有万物万法,了悟自然法则也是一种艺术表达,道法自然,从而完成一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思索,是一个艺术家独有的感官。他们往往可以从一瞬间的蛛丝马迹中寻觅到旷广的神思,从而追溯到遥远的时空。何泽峰在作品中注重意境的表述,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他常年去太行山区写生,观察山间气象变幻,明晰内心的抵达。这种听凭自然呼应的感触,在纸上投影心像的哲思与悠远,飘逸与绝尘,令他的作品里更多地体现了道家画派的风韵。
为了画好画,何泽峰经常把自己置于忘我的境界。为此,他对自己的家庭充满了歉意。有一次他妻子蒸着包子,去楼下买菜,让他照看着点,回来后,却发现锅里已经糊了。而那时的何泽峰正待在他的画室里对一幅作品的构想陷入了深思。还有一次,大家一起出外写生,他看到一处景色不错,就待在那里一直看,忘了时间,结果大家谁都找不到他,最后这一天原本要去的几个景点只好取消。再比如,他还在谈婚论嫁的时候,人家给他介绍对象,他却因为完成一幅画而耽误了见面。当然也恰恰是这种忘我的状态,让他也完成了人生的一些转折,1984年何泽峰参军后,由于经常逗留于墨端,部队领导很快就知道了他的爱好,不久便安排他去当了宣传干事,搞人物创作,画宣传画。在那一段时光里,何泽峰接触了大量画学理论,实践了他许多绘画思考,受益颇深。
何泽峰内秀,平时话并不多,但他的内心世界却非常丰富。除了绘画,乒乓球、篮球、围棋都是他的强项。体育运动让何泽峰有了健康的体魄,从而在野外写生的时候,能够更加从容。
为了少走弯路,何泽峰从一开始就研习古山水画风,他的视野一直往上追溯到明元宋唐。他说,如果可以穿越,他很想回到过去的某个点,真正体验那些古老与存在。他的作品中古意昂然,山色深浅如在水云之处,幽僻之径恰如回肠轻越,林木掩映,或苍森如遮,或稀疏似虬,可以问天,可以求索,似孤不孤,有枯见劲。亭台如仙出没其间,楼阁若空冷却又乍然还暖。运笔出锋,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间作青绿之色,如融如浸。落笔纤细,精心构建。他的人物也用笔简洁,寥寥出神。
不论山间写生还是纸上造景,何泽峰都以自己的灵性和坚强独步蹊径,可谓山水作伴、松柏为邻。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谁也不知道,他说,自己毕生的理想就是“搜尽奇峰作草稿,处处风景染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