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编辑功能在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8-05-15 06:06余波林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源伪影心电

余波林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临床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尤其对于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双源CT的时间分辨率已经提高至83ms,可提高其图像显示的清晰度,且准确率也得到提高。相较于常规CT检查,双源CT检查更具有优势。然而,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即快心率患者,其检查后发现图像清晰度不高,质量存在伪影情况。因而,在临床中,采用双源CT对快心率患者进行检查,可出现图像伪影等问题。根据大多数报道可知,对于快心率患者的双源CT检查,心电编辑功能可提高其图像质量[1-2]。本次研究中,将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快心率患者(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进行观察。观察快心率患者在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应用心电编辑的效果。相关研究内容见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 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快心率患者152例纳入研究。根据心率快慢,将其分为5组:心率为80-90次/min共16例为1组、心率为91-100次/min共52例为2组、心率为101-110次/min共32例为3组、心率为111-120次/min共24例为4组、心率>120次/min共28例为5组。根据患者是否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76例。本次研究已经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均对该次研究流程知情,并自愿纳入研究中。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36例,女性患者占40例;年龄最小限值为24岁,最大限值为88岁,平均年龄为(52.36±12.45)岁。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5例、41例;年龄最小者为23岁,年龄最大者为85岁,平均年龄值为(51.67±12.85)岁。

以上两组各资料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扫描前,患者均不服用任何降心率药物,均禁食4-6小时。扫描前5分钟左右,取1片硝酸甘油(0.5mg)给予患者舌下含服。双源 CT(型号: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进行扫描,并根据标准位置将心电导连线妥善放置。按照常规法,先对其定位像进行扫描,并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以流率4.5-5.5ml/s的速度经右肘前静脉,注射70-90ml的对比剂。在相同流率下,注入50ml的生理盐水。使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系统,采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数据。延迟6s后扫描,范围主要包括气管分叉处直至患者的心脏膈下的1.5-2.0cm处。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间隔、层面采集厚度以及螺距0.75mm、0.5mm、64mm×0.6mm 以及 0.2-0.47mm。扫描时,嘱咐患者屏气,扫描时间为6-14s左右。

实验组患者经过扫描后,将扫描时得到的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可借助计算机将最佳的收缩期以及舒张期的时相计算出。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伪影最大层面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间隔预览各个时相的横断面情况,将最为清晰的作为最佳时相。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段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主要分为近段、中段、远段;左主干;前降支分为近段、中段、远段及对角支;回旋支分为近段,远段。

图像质量评分:无伪影,完全具有影像学评价为优秀-4分;存在轻微的伪影,诊断质量为良好-3分;存在中度伪影,图像质量可满足影像学评价为一般-2分;存在严重伪影,影像学不能准确评价-1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进行核对,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形式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心电编辑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见图1和图2,心电编辑后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较编辑前明显提高,符合诊断标准。将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图1 心电编辑前的LAD图像(图像质量较差,无法明确诊断)

图2 心电编辑后的LAD图像(图像质量明显提高,符合诊断标准)

3 讨论

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双源CT检查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双源CT相较于常规CT检查,具有更多优势。由于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患者可迅速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尽管未使用受体阻滞剂。

一般情况下,若无心率异常问题,双源CT冠脉成像的优良率较高。然而若检查对象的心率出现异常变快时,则可冠状动脉的检查图像可出现伪影或者不清晰等质量问题。有研究表示,若将心电编辑功能应用于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效果显著[3-4]。本次研究中,特选择部分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使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后,可明显提高快心率患者各段冠脉图像的质量。实验组 R1、R2、R3、LM、LAD、L1、L2、L3、L4、LCX1、LCX2各段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充分证明心电编辑功能的效果,可提高快心率患者的双源CT检查效果。

心电编辑功能的应用原理,主要为通过螺旋扫描心脏,将层面上的所有数据进行重叠,进而将原始数据一一覆盖。对于数据的收集更加有利。可选择性重建图像,进而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

总而言之,对于快心率患者,在其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采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将冠状动脉CT的成像伪影情况减轻或者消除,大大提高图像质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宗军,卢光明.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4):416-418.

[2]李佩玲,徐克,王传斌等.心电编辑功能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5):383-385.

[3]谢丽响,袁莹莹,李绍东等.心电编辑功能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15-1818.

[4]吴善艳,贾玉柱,傅田恬等.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心电编辑功能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103-106.

猜你喜欢
双源伪影心电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