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综观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我们不由隐隐有些担忧。校长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教师德育意识不强,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等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失范。那么,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笔者谈几点思考。
一、培育队伍,打造优秀团队
大家都知道,一支高素质、有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德育成功的关键。要形成这样一支队伍,教师的学习培训是关键。新教育实验四大改变,第一条首先就从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开始。因此,我们提升德育质量的切入点就从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做起。
1.加强德育领导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德育领导队伍,通过理论辅导、专题讨论、自主学习、案例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德育领导队伍的德育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全校德育领导的工作水平得以整体提升。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培养,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关心班主任身心健康,为班主任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和地位,努力創设人人乐于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课堂阵地建设。开足开齐德育课程、课时,积极挖掘学科德育教育资源,有效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
4.举办德育方法技巧讲座。人的能力有大小,阅历有深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尽相同,从事德育工作就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着眼全体,举办德育方法技巧讲座,根据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学习班级管理知识、班级管理经验、活动的组织开展等。
二、全面德育,追求理念引领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深深地改变着校园,改变着新一代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都表现出多样性。学校德育,必须针对这一形势,转变方式,适应对象,实施全面育人的德育方式。
1.教书育人: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管理育人:以学校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规程为准则,通过严格的管理,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习惯。
3.文化育人:校园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场所,又是陶冶师生情操的最好老师。让校园各种设施合理搭配,“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学生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浸润人性的关怀”置身其中的孩子们,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学校的一景一物、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梦想的源泉,达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
4.环境育人:以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基础,让学生学习、生活在积极向上、健康、优美的环境之中,抑制不良思想倾向,培育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并在此熏陶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5.服务育人:以后勤工作为主体,同时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优质服务树立服务榜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学生服务观念、劳动观念。
6.活动育人:以校园艺术节、社团活动,各种主题演讲、报告会、星级学生评选、科技创新大赛和社会综合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锻炼才智,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
7.社会育人:以学校为核心向社会延伸,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模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拓展德育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争取形成教育合力。
三、全程育人,追求和谐共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是连续性和序列性的统一。德育效果的实现,靠的是和风细雨,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任何短期行为都会导致滑坡和形式主义。学生从一进校就应接受系统的、强化的德育,直至毕业,在时空上不能间断。现在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能力很弱,接受能力却很强,因此在德育过程中稍有不慎,出现断层,都存在危险。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长久性、连续性、可持续性,全程跟进德育工作。
1.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四有”、“五爱”教育,共产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等。
2.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是多层次、系统性的,它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德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榜样教育、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专题活动、案例分析等途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3.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素质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人的认知能力、判别能力、选择能力、认识错误、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都与个人心理素质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要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中心,以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为骨干,健全心理健康辅导组织机构,配备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应当大胆创新,形成科学规范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家校关系和谐、教育教学管理和谐。公民道德建设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宏大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德育之花才能扎根农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伟大厦才能高筑,终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906。
(作者单位:镇原县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