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测试分析报告

2018-05-14 13:10甘胜江
知识文库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测试

甘胜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满足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师范院校现已广泛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如何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提高师范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对师范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培养体现在师范院校本身,不論是课程设置还是时间安排上都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由此来看,发展师范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是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的根本性、基础性的措施。

而此刻随着时代的发展,把很多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实际操作融入到教学事业当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全面提升我校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课程教学的针对性,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我校计算机科学院学院教育信息化教研室,在2月27日至3月3日期间对2015级本科12个专业1257名师范生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测试评估。整个测试评估包含50道主观题,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组织与管理、计划与准备、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技术素养等。我们的有效测试率为100%,总共发放1257份试卷,回收1257份,在测试完成后,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和教育大数据中心进行了数据分析,分别做出对应的得分率分配图、学生诊断分析图、试题诊断分析图、知识点分布图以及学年施测综合信息表。充分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因素的指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策略,这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发展现状

(一)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遇“瓶颈期”

面对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潮,师范教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目前师范院校正处于准备转型的阶段,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知识储备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全面的信息化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能力本身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构成。然而,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技术素质,这已经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瓶颈”,而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师范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是源头

从我国的教育体制来看,师范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对未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师范生毕业以后大多直接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如果师范生在学校期间就受到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懂得如何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过程中,毕业走入教学岗位后,他们就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从师范院校的角度来看,就应该在源头上把关,为了能让中小学“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即培养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为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由此看来,发展师范生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是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的根本性、基础性的措施。

三、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测试结果

(一)师范生的性别结构导致差异性

本次评估结果表现出,参加测试的在校师范生的男女比例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点,女生占 75.3%,男生仅达 24.7%。就本次测评的12个专业来讲,各学科专业女生与男生比分别为:汉语言文学3∶1、数学与应用数学1∶1、英语7∶1、小学教育1∶1.6、化学1∶1、生物科学1∶1、思想政治教育3∶1、历学史4∶1、美术学1∶1、学前教育4∶1、音乐学3∶1、心理学2∶1。而日益悬殊的男女比例在本次的测试中就显得特别具有差异性,我们提取了这次测试的表现最佳的前20名学生的信息,通过数据显示,在这前20名中,只有5名是男生,其余的都是女生。而原本在计算机方面比较具有优势的男生在这个测试当中却显得不尽人意,所以后期在男女师范生的比例上可以有一些比较实际的措施来宏观调控这种不均衡。

四、师范生对自身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一)师范生对自身技术素养的评价

针对技术素养这一块,抽选了几道主观题来进行分析。89%的学生现在已经会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如WPS,Word等)来写教学设计等文档;58%的学生表示能熟练操作至少一种适用于学科教学的专用工具(如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畅言软件、仿真实验等);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的简单操作和应用大部分的师范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说明我校的教学质量还是很可观的。

而只有40%的学生表示能设计微课,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条说明师范生对一些新事物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对于在课堂上的实践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这也是一个关键点,能够真实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那么以后的路才能走得更远,只要针对自身不足去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二)师范生对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综合评价

在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中,师范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84%的学生能利用网络平台或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66%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并起到很好的实际作用;80%的学生经常与他人一起交流一些教学应用相关的新软件、新网站;89%的学生已经了解社会性软件(如博客、微信、播客、云盘等)的功能,并使用过;这几点还是令人欣慰的。说明本校学生在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上很到位,时刻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这也预示着我校的教学成果越来越好。

五、对提升成都师范学院师范生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在课堂上多一点创新性及趣味性

高等师范院校在未来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可能仍需做出努力:一是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如:教育实习与见习,或其他诸如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的课程;二是提高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趣味和创新的元素,让学生不自觉的参与进来,从而学得更多。例如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专业性,尝试让学生设计和开展PBL/TBL教学。因此,在政策导向上必须加强学科教学的学理分析和多元评价,以及运用多样化方式推进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强调教学的方法取向,把教学经验视为教学知识的一种来源并且懂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新教学经验和丰富课堂。

(二)增强对师范生硬件知识的培训

师范生毕业以后迟早是要走上讲台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设备故障和设备应用的时候,而此时此刻硬件知识的具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师范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硬件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深入地去认识数字媒体设备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三)在技术素养,以及教学媒体方面进行提升

我们需要加强有关技术素养方面的课程的实用价值,切实解决师范生在技术方面的欠缺,促使在未来教师培养中体现独具价值的专业技能与教学受到应有的强调和尊重。例如相关教学媒体方面的软件,比如:(画图,Photoshop,光影魔术手,Flash等)专门提出来开设课堂去强化师范生的操作。

本文系2017年度成都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互联网+时代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7JG22),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大战中心科研项目“大数据支持下的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XX16-014) 。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测试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心理测试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