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的惩罚教育思想

2018-05-14 13:10任丽琼
知识文库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尔基工学惩罚

任丽琼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作家,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办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一生中著作颇多,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等等。本文主要对马卡连柯的惩罚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笔者将马卡连柯的惩罚教育思想从目的、原则、标准和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最后得出马卡连柯的惩罚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1939),蘇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作家。生于沙皇时代的乌克兰工人家庭,1905年毕业于波尔塔瓦省城市学校的师资训练班,以后开始从事九年的小学教育事业。1920年9月开始接手创办高尔基工学团,收留改造社会流动儿童和少年违法者。1927年帮助肃反人员创办捷尔任斯基公社,真正开始从事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共产主义教育事业。晚年马卡连柯开始重点思考青少年违法的社会根源,并将重点转向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马卡连柯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一生中著作颇多,比如《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等等。

马卡连柯代表的主要是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教育。他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为“教育学是最辩证的科学”,主张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惩罚就是教育”,所谓对学生进行惩罚就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比如在高尔基工学团初创时期,马卡连柯在对学童进行教育时,“从教育学的绳索上跌下来了”,对札陀罗夫打了三记耳光,他觉得自己“采取了一种对我自己很危险、但是很近人情、而又不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他认为对学生进行惩罚并不是像资产阶级学校中体罚一样,目的只是为了让犯错者受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痛苦,而真正的苏维埃教育中惩罚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惩罚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认为“惩罚的本质是一个人受到集体的责备,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了错误”,也就是说惩罚是集体影响的一种形式,因为在苏维埃学校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集体,惩罚就是通过集体来影响个人,对一个人进行惩罚的前提是他的行为侵犯了集体的利益,影响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形成集体的舆论进而通过集体的形式对犯错者的行为提出讨论并得出相应的惩罚结果。所以马卡连柯认为对个体惩罚的前提是在学校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集体,在成熟的集体中,所有人都拥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只有形成这样一个集体,集体做出的惩罚决定才能真正地收到实效,犯错者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去接受惩罚,这就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有关惩罚教育的本质。

(一)惩罚教育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马卡连柯认为,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判定教育方法的好坏。之前有人认为惩罚的教育方法只会有助于培养奴隶,但是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为即使是一种被广泛认为是好的教育方法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利用那么它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在运用教育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学生个性特点进行适当选择,不能片面赞同也不能片面否定教育方法。惩罚教育就其目的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来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当时苏维埃共和国刚刚建立,迫切需要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马卡连柯将培养有用的公民作为他的教育目标。他认为国家是一个大集体,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小集体构成的,学校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集体,为了完成集体的目标,他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都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和集体目标。而在实际的劳动和生活中,个人利益、个人目标和集体利益、集体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为了遵循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必须在双方利益发生矛盾时进行纠正,从而保证集体的利益。因此在这种矛盾和冲突发生时,采用的方法就是惩罚。比如在高尔基公社中学生的偷窃、抢劫的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必须使用舆论的力量对其进行惩罚。另一方面,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自豪精神”。马卡连柯认为在他的实践活动中就是通过惩罚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因为一个集体无论是在建设之初还是在形成以后,都会存在品格不完善或某些行为失误的个体,为了纠正这些不良行为和养成个体的良好品格都得依靠惩罚来进行,因为集体给出的惩罚必然是有助于个体成长的。在捷尔任斯基公社中,对社员有一种惩罚是“禁闭”,这种禁闭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惩罚,只是为了形成过失者的惭愧和懊悔,因而这种惩罚方式有助于培养社员的一种自豪精神。此外,对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有利于遏制不良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惩罚教育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工作者要想正确运用惩罚,必须采用苏维埃式的惩罚原则。什么叫苏维埃式惩罚呢?它指的是与资本本主义学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方式,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主张惩罚,并且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犯错者记住身体和精神的痛苦以免下次再犯,而苏维埃式的教育重要的不是惩罚的内容,而是惩罚这一事件以及表现这一事件的集体责备。惩罚内容只是惩罚教育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在高尔基工学团还是捷尔任斯基公社,惩罚内容只是实施惩罚的载体,它并不是惩罚教育的目的所在。惩罚教育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惩罚决定过程中集体予以的责备,因为集体影响会让犯错者真正理解到惩罚的意义,而不只是身体上所受到的痛苦。因为集体决定惩罚的过程中,犯错者会明白被惩罚的原因和集体对他的要求,他才会意识到应该去服从集体的命令、保卫集体的利益,这才是惩罚的真正意义所在。马卡连柯认为在惩罚教育中应该遵循“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马卡连柯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指的是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应当尽可能地对每个人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显示着这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指的是集体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应该相信学生,比如犯错者接受了集体的责备,表示不再犯错,那么集体应该相信他,对犯错者予以充分的尊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既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又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做到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对一个人的要求越多寓示着集体给予他的尊重越多,比如在捷尔任斯基公社中一个社员和一个学生都犯了偷窃罪,那么学生的偷窃罪不会给予惩罚,只是最多给予口头上的劝说,而社员的惩罚是完全不一样的,全体会议会就该社员的错误行为进行讨论,并要求社会做出解释,最后根据情节严重情况作出禁闭、值勤甚至开除的决定,因为集体对社员的尊重更多,所以提出的要求也会越多。在惩罚教育中,教育者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与信任相结合,集体对学生的要求越多,尊重越多;学生完成了集体的要求就会得到集体更多的尊重。

(三)惩罚的标准是什么

马卡连柯认为惩罚的标准应该是“解决和消灭个别的冲突,并不再造成新的冲突”。传统的惩罚方式往往是解决完一个冲突后又会制造出另一个冲突。比如在高尔基工学团成立之初一共有6个学童,偷竊、抢劫、酗酒等不良行为泛滥,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育方法,因此对他们进行惩罚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助长他们产生更多不良行为的热情,因此惩罚并没有解决冲突,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冲突。所以传统的惩罚教育不仅不会解决冲突,还会形成冲突的恶性循环。而新的惩罚教育也不会达到彻底消灭冲突的程度,因为马卡连柯认为彻底解决冲突的方法还没有研究出来。新的惩罚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人的基础上,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享有民主权利的人,采用人道主义的方法来对待学生,并不断地去摸索新的方法去解决冲突,而不是去制造冲突。无论是在高尔基工学团还是捷尔任斯基公社,都有一种集体的形式来进行集体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包括队长会议和全体会议。当学生犯错时会被传唤到队长会议上,由全体会议来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裁决,而学生是有权利作出反驳和论证的,因此充分尊重了犯错者的权利,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新的冲突产生的可能。所以马卡连柯认为惩罚的标准就是“解决和消灭个别的冲突并不再造成新的冲突”。

(四)惩罚教育有哪些方式

马卡连柯反对定型的惩罚教育方式,因为他是以马克思和苏维埃早期领导人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他认为某种惩罚教育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并不存在万能的惩罚教育方式,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马卡连柯认为“惩罚在教育里是有好处的”,“在惩罚的领域里,虽然可以有限制惩罚权利的一定的规定和方式,但是,惩罚总是应当完全是适用于个别人的一种个别性质的东西”。由此可见,马卡连柯是肯定在教育中运用惩罚的,惩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体品格和健全的集体,但是对于不同的个体应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马卡连柯认为实施惩罚的主体必须是教导主任或者是由集体选举出来的代表集体的机构,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领导人都只有马卡连柯一人,尤其是在高尔基工学团成立之初,只有总务主任卡里纳·伊凡诺维奇和教务主任马卡连柯两人,马卡连柯强烈建议推选一人领导工学团,经过争论确定马卡连柯为院长,因此将集体的核心确定下来,从而为以后集体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队长会议和全体会议,集体的领导制度不断完善。

马卡连柯认为“对使用惩罚的人来说,在惩罚中也应当有一定的传统和标准”。就是说在集体中要形成一种大家公认的惩罚制度,被惩罚者对这种传统是赞同的,不会提出异议。在马卡连柯教育实践中的惩罚方式主要有禁闭、值勤、单独谈话、全体大会申斥、送交法院、延长毕业、集体讽刺、开除等。在执行这些惩罚时也是有一定形式的,比如在值日人员对公社社员作出禁闭的处罚时,社员必须立正并表示赞同“是!禁闭两小时!”。这种形式只是为了表明犯错者对集体传统的认同,从而更有利于集体的延续和发展。马卡连柯还认为在集体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处分,只有到非处分不可的时候才能按照集体的意志来决定实施惩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高尔基工学惩罚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