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018-05-14 12:36吕灵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湖南

吕灵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湖南省产业园区还存在行政管理不畅、要素供给不足、招商手段和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湖南省产业园区需从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快推进全省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湖南;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8)01-0041-04

一、全省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发展情况良好

2016年,全省纳入统计体系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共139家。按级别分:国家级产业园区19家,省级产业园区70家,省级工业集中区50家。按地区分: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分别拥有29家、30家、35家和45家产业园区。全省产业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824.49亿元,同比增长15.5%,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技工贸总收入千亿元以上的产业园区10家,同比增加2家。技工贸总收入500-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共16家,技工贸总收入100-500亿元的产业园区54家,技工贸总收入小于100亿元的产业园区59家。

(二)区域贡献度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贡献高。2016年,全省园区共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212.3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5.7%,全省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4%,比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占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30.1%,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占48.8%,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占34.5%,出口额占66.0%。二是其他生产要素占比高。2016年底,全省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338.99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土地税收产出强度为7.95万元/亩,同比提高0.73万元/亩。拥有各类企业39087个,增长17.9%。其中,工业企业17493个,占企业总数的44.8%。期末从业人数320.37万人,其中工业企业期末从业人数245.05万人,占76.5%。

二、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园区普遍存在规划建设的层次不高,配套措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的完备性不足,与周边区域的连通性差,功能配套严重不足等问题。园区规划相对滞后,有的缺乏周密科学论证,有的功能划分不明确,有的产城融合度低,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不能满足招商选资和产业发展需要;生产服务业不完善,研发创新、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和环保设施数量不多、能力不足,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对产业发展没能起到应有的驱动、服务作用;同时,商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远不能满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园区普遍反映,我省电力价格高,平均超过0.8元/度,远高于周边贵州、江西的0.6元/度,而电力成本占到企业生产成本的15-20%,企业呼吁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电价。

(二)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集聚

园区产业结构单一,重复建设,产业雷同,到处圈地,集约化不高。在园区成立之初,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针对不同园区制定了园区主导产业目录,但由于对禁止进入的产业类别没有约束性规范,使得一些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没有明显差别。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园区形成的主导产业依然比较分散,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目前湖南集聚度相对较高的采矿、冶金、建筑工程、农机、环保等专用设备制造也分散在21家园区,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4120.77亿元,占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10.1%;汽车制造业分散在13家园区,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2107.14亿元,占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5.2%;分布最广的为农副食品加工业,有40家园区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201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53.36亿元,仅占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2.3%;同时还有13家园区为主从事食品制造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1126.95亿元,占全省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2.8%。

(三)科技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省产业园区除国家级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外,其他的园区都相当薄弱。2016年,全省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33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305.15亿元,拥有专利申请受理数14552件,拥有专利申请授权数9941件。其中,国家级园区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5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97.67亿元,专利申请受理数8220件,专利申请授权数5508件,分别占园区总量的44.9%、64.8%、56.5%和55.4%。有10家园区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1家园区没有规模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有11家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有19家园区没有专利申请,17家园区没有专利授权。

三、加快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实现园区转型

园区要始终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的体制机制,优化园区管委会和公司职能,强化管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强化园区主体地位,创新园区管理体制,使园区管理规范化、清晰化,确认园区管委会的行政主體地位,科学界定园区承担的非经济工作事务,明确园区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管理职能、权限以及发展的政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同等行政级别的基础上,扩大园区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最大幅度地将固定资产管理权、招商项目决策权、项目投资决策权、扶持政策兑现权等权限下放给园区,增强园区经济活力。

在加大财政对园区投入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采取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私营合作制)等方式,广泛吸引民间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等参与园区建设;支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产资源运作。

突破园区“孤岛式飞地”的面貌,科学整合园区与城镇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园区基础建设,加强园区复合功能,在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导入居住、商贸、娱乐、研发和创新、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功能,围绕新产业创新、创业、创意人才的需求进行改造,打造垂直一体化综合产业楼宇、科创人才公寓、全天候的复合式商业配套、5分钟可达可见的绿地系统等等,充分实现“居职平衡”,推进园区功能从片段式发展向全景式全面发展转变,向產城一体方向发展。

(二)推动园区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升级

打造湖南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湖南全省的科研技术力量与资源,围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搭建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央和省以及高校所属科研院所的作用,积极创建囊括各个产业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和创业基地;并在各个省级以上园区建立分支机构,融合园区原有科技创新机构,提高园区培育和孵化能力,形成从原始创意到技术创新到成果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完整科技创新服务链,着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园区创新发展。注重市场化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企业的研发项目转化,

依托主业资源沉淀,搭建产业深度服务平台,加大对园区公共研发平台、企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帮助创新型企业完成从产品原型到规模化试产的过程转化,辐射带动交通、物流等中大型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品、产业和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转变;积极创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协同创新,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的新产业、新产品试产孵化,鼓励科研院所围绕企业研发需求,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坚持人才强省,打造湖南名城创新的品牌,完善引才绿色通道,宣传湖湘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形成人才汇聚的向心力,打造创新人才洼地,实施“芙蓉工程”、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造就高素质高技术产业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促进在湘高智力人才向高技术企业流动或为企业服务;创造有利于科技人员成长的用人机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高密度聚集。

(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转型

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园区现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素质和效益,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加快产业集聚,拉深、拓宽产业链,做活上下游产业。加快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重点打造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

以长株潭自创区、湘江新区为龙头,以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为重点,以省级产业园区为依托,做大做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领先优势产业,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先进储能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等比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机器人等无人化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船舶、农业机械等潜在优势产业,推进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快速充电,新型储能,五G 通讯六大技术革新,以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变革突破。园区要结合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高新技术突破。

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发展壮大汽车、石化、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轻纺、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的融合,实现传统制造的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制造业”高度融合,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参考文献:

[1]李佐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方向[J].新产经,2015(07).

[2]王辉,贾法泉. 新常态下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新路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03-27.

[3]甄杰. 软环境:中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J].区域经济评论,2017(02).

[4]周全绍. 新常态下上海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J].新经济,2016(27).

[5]康胜,金波. 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5).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湖南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
湖南童谣
在湖南
unit 15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