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生叶
中职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对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职德育教学成效。
中职德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成为新社会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德育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位置。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在培育广大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之下,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影响着整个中职教育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展开,新疆与世界各国之间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也随之愈发深入。西方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时刻侵蚀着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中职学生仍属未成年阶段,自身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在思想上具有意志薄弱、行为散漫、约束力不强等特点。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期,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种植学生的引导作用,从而树立他们的道德理念,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二、当前中职德育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除了社会、家庭对中职学生的影响之外,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中职的德育课程的边缘化、教学内容抽象化、教学过程的政治化,使得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效果脱离了本阶段的教育轨迹。
(一)德育课程教学的边缘化
中职德育课程教育越来越被边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宏观上,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为考试而考试,而德育课程教学不仅不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且仅作为一种形式教学而存在。微观上,除了教育者德育职责的缺失外,中职学生自身对德育教学缺乏认识。认为自己上职业院校仅仅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三观”和“三德”的培养无关紧要。
(二)德育教学内容抽象化
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普遍上用的教科书是人教版的《德育》、《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中专版)等课程。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三观”、“三德”、“诚信”、“社会基础法律”等知识教学内容本来就枯燥无味。而面对新时期、新知识、新科技日新月异,对于枯燥的教科书上的内容和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抽象和空洞。
(三)德育教学过程的政治化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多中职学生每天都聚焦于网络上的那些毫无价值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却忽视了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为了促进和加强中职学生对我国当下社会政治动态、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中职院校德育课程中也增加了更多时事政治的内容,德育教学的政治化愈加浓郁。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德育教学有效性
(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社会、国家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基础之上,三者一脉相承,相互支撑。教育工作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与学生自身的前途命运、个人的发展、日常的生活以及时下的新知识、新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内涵具体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本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关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本的内容中。一方面,在德育课本内容的引导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新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情感需求、尊重、认知需求相互衔接。总之,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程中作用,将大大提升中职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