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
摘 要: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体系、概念、方案比选、设计调研四个方面,举例阐述了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做出了思考,归纳了结构设计的四个原则,全面考虑安全、经济、可建造性,设计出优秀作品。
关键词:结构体系;设计调研;可建造性;设计原则
1 引言
建筑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结构则为之提供安全保障。结构设计质量直接关乎人身财产安全,发生事故后果无法估量。结构工程师必须坚持原则、精心设计,确保设计质量,为保证建筑安全、经济和美观提供保障。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思考
2.1 拘泥于建筑表象,结构体系效率低
由于不同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适用性,通常建筑方案确定后,结构工程师能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布局,直接判断出合适的结构体系。比如商场多为框架结构,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工业厂房则采用钢结构门式刚架。但是有时如果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性运用结构体系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图1所示,是一个既有混凝土刚架的仓库,采用桩基础承担竖向压力和水平推力。受右侧不远处一基坑降水影响,右侧柱脚处土体松动,造成柱脚产生位移,刚架出现裂缝,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原加固方案是在加固混凝土刚架,基础增设工程桩并加大承台,工程量及施工难度巨大,且基础加固质量较难保证优化方案是不改变原有基础,在两端承台之间增设无粘结预应力梁,用以抵抗刚架的水平推力。该方案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缩短工期,施加预应力内部消化水平推力的结构体系,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效果明显优于增加工程桩方案。
2.2 概念不清晰,过度依赖计算机
结构分析软件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软件有其局限性,对一些特殊情况无法识别,计算含糊不清。而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软件无法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如果自身概念不清晰,对计算结果无法进行判断和把握,按計算结果设计出图,很可能由于模型与实际不符,造成设计结果安全度不够。
单层地下室外墙设计,通常简化为上端简支、下端固定的单向受力板计算模型,但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别是否符合这一计算假定。比如在顶板处存在较大开洞时,墙顶虽然设有框架梁,但是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梁无法对墙顶水平位移形成足够约束,墙体更接近悬臂状态。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按照上述计算假定,则造成墙底弯矩计算值偏小,地下室回填后,很可能造成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2.3 基础选型草率,缺乏方案比选
结构基础施工图是整套设计图纸付诸实践的第一步,基础设计又必须在上部结构布置、荷载确定后才能进行,很多工程中甚至采取边施工基础边进行地上结构设计的方式赶工期。因此存在设计人员来不及仔细考虑,便根据地勘选取最直接的建议方案进行基础设计的情况,一方面容易因考虑不当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未进行有效的方案比选较大的增加了工程成本。
笔者最近接触的一个案例,设计师在进行地下室和基础设计时,采取梁板式筏板+抗拔桩基础,采取筏板降标高、基础梁和承台上翻至底部与筏板平、回填土至建筑标高的方式辅助抗浮。单从抗浮这一方面来比较,减少了一定量的抗拔桩,看似是节省了造价。然而设计师没有考虑到的是,这种上翻梁需要大量的吊模,模板和人工消耗巨大。更为麻烦的是,上返梁将底板划分成8.4mx8.4m的棋盘网格,回填工作难度极大,且回填土压实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业主的工期要求,底板施工完成后,正好赶上建设所在地区禁止土方作业,必须先施工上层楼板,待土方作业禁令接触后再回填土,上翻梁的存在又限制了机械运土的净空要求。最后根据笔者提出的取消上翻梁,底板采用倒无梁楼盖的优化方案,赶在工期节点前出具优化施工图,既节省了人工、材料费用,又保证了工期。
2.4 设计调研不充分,不能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也存在巨大差距。同一个建筑方案,在不同地区可能就得采取不同的建筑材料或施工工艺,如果设计阶段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搜集,就可能因设计原因,给建设单位的采购、施工等带来较大风险和困难。
比如西南部分地区,砌体填充墙多采用的是页岩多孔砖,如果设计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而设计荷载又未放大,就可能后期由于必须改页岩多孔砖造成墙体设计荷载不够。再比如某个偏远山区县城的学校,局部大跨度,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而当地周边地区都没有具备预应力施工能力和经验的公司,最后不得不为一两根梁从外地聘请预应力施工单位。
3 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实现建筑之美
随着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建筑设计不再拘泥于规则化、模数化的方案,在建筑高度、结构跨度、独特造型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不同建筑方案,通常需要对结构体系进行比选、组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或者优化建筑方案。
3.2 强调概念设计,优化结构模型
当前结构设计的建模和计算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尤其是一些超高、超限结构,还需要多软件的计算复核。但是不同结构的计算假定、荷载传递路径、部分计算参数和分析模式各有不同,而软件中对一些非常规布置并不能进行智能处理,这就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对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对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和调整。
3.3 重视地勘报告,优化基础选型
基础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基础设计时,除了关注地勘报告中提供的土层的分布和物理参数,还需要关注建设场地内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灾害、特殊性土、抗浮设计水位、地下水的腐蚀性等诸多可能因素。对地勘报告建议的基础形式,应根据地上结构布置、设计标高、施工可行性等,结合所在地区工程经验,进行全面比选,选出最合理的基础方案。
3.4 结合工程实际,设计服务建造
设计工作是决定建筑优劣的重要环节,但实际建造过程则直观的决定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设计人员除了关注设计,还需要考虑建造的可行性与便利性,否则施工单位拿到不切实际的图纸,强行施工可能很难保证工程质量,或者无形中增加建造成本,浪费社会资源。
4 结束语
结构设计关乎人身财产安全,需要本着面对工程无小事的态度开展每一个细节的设计。结构工程师除了从结构本身出发,还要不断拓展工程施工、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在保证建筑安全、美观的同时,使自己的作品更经济、更切合实际建造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军花.浅析房建结构设计的研究和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7(51):89~90.
[2] 刘克非.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设计的思考[J].轻金属,2008(8):3~5.
[3]王凯鹏.地下室外墙设计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6(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