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利 温建伟
摘 要:济南市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建成于国家大力推广综合管廊之前,成为全国首个综合管廊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并与2011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科技示范项目,其设计及建设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对综合管廊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综合管廊;设计;示范
1 引言
综合管廊是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设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济南市是继上海市(张杨路综合管廊)之后,国内最早实施综合管廊建设的城市,早在2001年,就在泉城路道路拓宽改造中实施了综合管廊工程。此后又建设了多处综合管廊,其中始建于2011年的二环西路综合管廊最具有代表性。
2 工程背景
二环西路位于主城区与西客站片区的分界线上,是城市交通和市政管线的主要通道。济南西客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五个主客站之一,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交通枢纽港。综合管廊的设置能充分考虑市政基础配套的发展空间,为西客站片区及西部城区建设的近远期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3 工程简介
3.1 工程特点
(1)规模大、断面大。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内净尺寸最大8.2m×4.9m,外部尺寸9.1m×5.9m,开始建设时在国内尚无先例。(2)综合管廊内容纳的管线较多。包括2根DN1000热力管道、 1根DN1000给水管道、通信管道、220KV、110kV、10kV电力管道及预留的中水管道等。(3)结构复杂。设置三处管廊交叉和一处参观通道,各种进出线口。
3.2 工程设计
(1)工程规模。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工程包全长6000m,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工程投资约4.1亿元。(2)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地下空间的可开发深度范围较大,但地下2m~4m是地下开发的经济深度,国内的综合管廊覆土深度一般在2m~3m间。
二环西路设计过程中,通过调查现状管线,研究各专业管线的专项规划及地下空间的需求,结合排水系统、管线横穿、绿化要求,确定综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在3m左右。
(3)入廊管线的确定。二环西路综合管廊设计时,雨、污水管线及燃气管线的入廊技术尚未成熟,因此将电力电缆管线、电信管线、供水管线、中水管线、热力管线(高温热水)纳入综合管沟。
(4)综合管廊横断面布置。
综合管廊采用单箱双室形式,分为主舱室和电力舱室。主舱室内敷设热力管线、电信管线、供水管线、中水管线,其中热力管线采用上下布置。电力舱室内布置10kV、110kV和220kV电缆,沟室中采用横向格栅将高压和中压电缆进行隔离。
(5)综合管廊节点设计。综合管廊200m一个防火分区,总共分29个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都布置有进风口、排风口,根据需要布置各管线的出线口及投料口,每个防火分区两个集水坑,在综合管廊起点、终点设置人孔。
3.3 建设情况
工程于2011年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1年3月正式开工,2013年9月竣工,并投入运行。
4 工程运行情况
4.1 日常运营维护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建成以后,热力、给水、通信等管线相继敷设运行。随着管廊内管线的敷设,管廊内的相关设施及控制中心同步启用,保障了廊内管线的平稳运行。
4.2 参观科普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是全国首个综合管廊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并于2011年度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科技示范项目,多次迎来相关单位及部门的人员交流学习。2015年10月17日,山东省政府组织17地市常务副市长、主管城建副市长及省住建厅主要领导的对该工程参观视察。
5 设计经验得失总结
5.1 正确理解规范,合理利用经验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工作开始于2010年10月,当时国内最早的综合管廊设计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尚未颁布施行,能够作为规范和标准的只有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T50289—1998)关于设置综合管廊的条件,以及电力行业《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中关于电缆隧道中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根据当时仅有的设计规范,结合设计单位的综合管廊设计经验,确定了管线入廊种类,以及综合管廊的总体布局、管线布置、通风、排水、消防及其他主要分项、节点设计,完全符合后来颁布的综合管廊專用设计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及(GB50838-2015)的规定,设计做到了尽可能的科学合理。
5.2 管线规划、管线需求和施工、运营维护对设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设计中以管线规划作为入廊管线种类及规模的依据;以管线单位提出的管线需求作为管线进出线设计依据;以施工、运营维护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横断面净距、最大纵断坡度、预埋件设置等的设计依据,克服了缺乏综合管廊设计规范的困难,对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5.3 对类似工程的示范作用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后,相关单位编写了《济南市市政综合管廊设计施工规程和导则》及《管理办法》,作为济南市地方标准进行推广,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后续的二环西路南延、工业北路、中央商务区等管廊工程设计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二环西路综合管廊接待了多个城市的建设、发改委、设计、施工等诸多相关单位的参观交流学习,作为示范工程及学习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综合管廊的推广及建设。
5.4 尚待改进之处
受限于设计规范不全、超前理念不足及工程费用的限制,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存在管线工作空间过小及预留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加大了后期管线安装施工及运行维护工作的难度,限制了管廊功能及服务范围的扩展。
6 结束语
作为2011年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2013年9月竣工的早期综合管廊,能够成为全国首个综合管廊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并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科技示范项目,二环西路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综合管廊服务于入廊管线的宗旨,在既有条件下尽可能为管线创造良好的使用及维护条件。二环西路管廊的建设及经验的总结推广,对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综合管廊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