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博
【摘 要】 目的:评价并研究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血常规质控标本,本研究共计选择53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相关指标进行检验,主要检测Hb、WBC以及PLT,并且对分析结果进行测定。结果:比较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方面的价值,从Hb、WBC以及PLT角度来说,两种方法的检验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型溶纤素对于WBC以及PLT检验结果没有产生严重的影响。结论:和传统溶血素进行比较,新型溶血素的重复性相对较差而且会对Hb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通过对因数的调整进行纠正,临床对此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临床血常规检验
临床上对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开始逐渐的普遍,而且对其应用也逐渐体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最近这些年,血液分析当中所选择的试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从现阶段来看,临床上关于无氰溶血素的应用开始越来越加的广泛[1]。因为这种物质没有毒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环保性特点,所以在临床上受到了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青睐与重视,并且为临床检验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一些传统的有氰溶血素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当中的评价和比较,将主要的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血常規质控标本,本研究选择其中的53份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于女性的27例,来自于男性的26例。对于所有的血常规质控标本选择两种方法重复测定同一质控同一批号的血液质控品。
1.2 方法
1)研究方法:对于以上所收集的所有血液标本,分别选择采用新型溶血素以及传统溶血素进行相关的血常规的检验,同时对这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2)仪器和试剂:本研究血常规检验,所有涉及到的仪器均为半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器。新型溶血素主要是HB型无氰溶血剂。传统溶血素主要是STACLYSER- SYS-Ⅱ溶血素。血细胞分析仪选择采用稀释液主要为稀释液- SYS。全血质控物选择采用临床体外也分析的质控标准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验方法在血常规检验当中的Hb、WBC以及PLT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并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6.0检验所有的数据,两组数据的计量资料选择t值检验,组间比采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比较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方面的价值,从Hb、WBC以及PLT角度来说,两种方法检验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型溶纤素对WBC以及PLT检验结果没有产生严重的影响。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最近这几年社会经济水平都在不断的改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疾病和健康,这样就有很多的人开始选择采用健康体检的方法来进行疾病的预防,通过进行体检能够尽早的预防疾病,为疾病的及早诊断和及早治疗提供可行的帮助[3]。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体检就是血常规检验,通过有效的血常规检验方式进行体检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医疗科技也在不断地改善,临床在进行相关血常规检验当中的试剂正在不断地更新和换代[4]。传统的对溶血素进行检验的试剂硝普钠盐和氰化钾放入血液样本中,能够有效的对血液标本当中各个细胞指标的变化程度进行检验,检测方法一般选择采用卡蓬法进行检验。选择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因为溶血素试剂当中存在一些氰化物,该物质可以迅速氧化,这个物质存在一定的毒害性,所以会和生物体检验人员在接触之后产生一定量的氰化氢,这样容易导致人出现呼吸系统的麻痹情况,甚至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情况引发窒息,严重情况下危及到患者的生命[5]。所以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当中,溶血素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检验人员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在选择采用氰化物溶血素后会对血液当中红细胞的离散以及溶解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检验指标存在变化的误差,因此或许检验的准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对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行的标准和依据。
而传统的溶血素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当中存在着这些缺陷,因此逐渐的被新型溶血素试剂而取代。两种试剂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检测方法也相同,但是新型溶血素当中没有有毒物质,对血液当中红细胞的溶解以及离散能力相对较强,可以有效的使细胞出现破裂,这样就能够生成其他的一些衍生物,还会使白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且提高其指标的正确性,这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也没有损害,更没有毒性,而且是一种简单的检测方法。选择采用新型的试剂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准确可行的检验指标,也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就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所以在根本上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对本研究的结果和表1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够充分的证明上述说法。
综上所述,和传统溶血素进行比较,新型溶血素的重复性相对较差,而且会对Hb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通过对因数的调整进行纠正,临床对此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侯克祥.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9):266.
[2] 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36-2937.
[3] 金雪梅.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医药前沿,2016,06(30):375-376.
[4] 吴跃平,蔡德丰,曹科,等.两种末梢血采集方式对儿童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S1):29-31.
[5] 高梅,张凌峰,付永航,等.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24):4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