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郭丽娜 曹建兰
由于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检验的校内教学与临床实习之间无法做到良好衔接。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基本达到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要求,运用竞赛激励这一新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这一运用过程和效果评价分析,积极探求更加完善的竞赛激励机制,做到可持续性与创新性。
微生物学检验这一门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到临床实习后无法将在校学习阶段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为了更好的衔接教学与临床实习,让学生能够基本达到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要求,本教学团队运用竞赛激励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現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微生物检验实现了操作全自动化和标准化。但是在此同时,也带来了教学上的新问题,如临床工作的全自动化操作与教学实践中的全手工操作的差异造成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再者,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学习中都是应付、被动的状态,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足;此外,由于升本、就业等压力,也造成他们无法专心从事到专业学习与实习工作当中。
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教学与临床的联系,让学生能在学校与医院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竞赛激励法的运用
2.1 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是快乐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将竞赛激励方式运用到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使得他们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2 具体运用:在大二下学期,结束所有检验专业课程后,进入临床实习前两周,组织全体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病原学检验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包括基本技能考核和病案分析。基本技能考核包含细菌分离技术、革兰染色、病原体形态识别;病案分析首先确定4个常见病原菌,再筛选与此相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每班学生分为4个参赛队,以抽签的方式选择一个病案,依照要求确定病原鉴定方法、步骤、实验材料、鉴定思路等,拟定发言稿并制作PPT;届时由评委在每参赛队中现场指定一位同学阐述,之后全体参赛队员进行答辩。最后将此竞赛所得成绩记入实践考核。
3.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热情 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普遍存在应付考试的心态,不思进取,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得部分依赖思想重的同学也无法懈怠,自觉地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梳理。竞赛中学生为了取得好名次,主动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督促本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训练,使得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2 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竞赛激励不仅让平时懈怠的同学变得主动,更让原本主动的同学增加了探究性,主动分析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如分区划线时连线是否足够,接种环是否试温,革兰染色时染色时间是否过长、脱色过程是否充分等小细节。每次练习并总结,相互交流,经过反复认真练习,在竞赛结束时分区划线和革兰染色已经能实现标准化操作。
3.3 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针对医学生的培养,除了能力培养外,还应注重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微生物学检验的情感目标。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共同练习、集体思考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4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检验技能是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更加着重于理论的学习和考核,缺乏系统性实验实训,学生往往在进行理论学习后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分析,但是通过此次竞赛,学生在课外反复的查阅资料,理清思路,再在实验室反复验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4 竞赛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能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如果激励方式运用不当,则可能导致激励机制失效。因此,在进行激励的时候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竞赛激励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以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为目的;其次,在赛前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考核与竞赛结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良好的竞赛氛围;再次,做好针对性辅导,并尽可能的创造竞赛所需的实验条件;最后,制定完善的比赛规程,做好赛后总结,保持竞赛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
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专科学校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性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建立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B308。
通讯作者:曹建兰
(作者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