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浅析

2018-05-14 18:27张映英
知识文库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中华大学生

张映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思想教育阵地的最前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面临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本文通过浅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汲取和包容外来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实践,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当今21世纪多元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多种文化交流频繁,竞争激烈,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了赢得主動权和优先权的着力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培养新一代青年学子的高校,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牢筑高校学生思想阵地,是时代的使命和当担。

1 提升文化自信重在文化坚守

1.1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夏大地50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而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育了华夏儿女不可比拟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使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更是未来发展的“智慧之源”。然而目前在高校中,优秀传统文化正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过情人节还是过七夕节?吃汉堡包还是选肉夹馍?毕业拍照时穿西服还是中山装?显而易见学生已更倾向于前者。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等以炫酷的效果,冲击的视觉盛宴,有意无意地掺杂了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植入了西方文化思潮和错误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一些偏差。从这些狂热和盲目的追捧外来文化的现象中不难看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大学生心目中逐渐失去地位,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正在逐渐缺失。因此,高校应及时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使大学生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对其产生虔诚和敬畏之心,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当担意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2 坚守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党和广大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创造出来的,例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万众一心抗震抗洪的精神等。在高校中,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历史事件、时代精神等为内容,以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等多方教育渠道为平台,使当代大学生明白“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等问题。在高校中,可以通过增强升国旗的严肃性和仪式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加强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对党和国家的正确认识;通过加强从严治团,增强团员政治意识等措施,来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和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3 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前,“中国制造”已经逐渐被“中国智造”所取代:飞奔的高铁构织了中国纵横交错的快速交通网,移动支付、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等,让全世界都学起了“你好!谢谢!支付宝!”,摩拜共享单车引领了低碳环保民族品牌发展,网络购物则一站式解决了吃喝玩乐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无不令世界称羡。这一项项举世瞩目的先进文化创举,激励着高校学生要发愤图强,不断努力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 提升文化自信重在文化包容

2.1 增强自我身份认同。

高校是多元文化的集散地,高校学生则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同时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者。近年来,随着中外高校学生交流日益加强,高校学生如何在“走出去”的时候代言好中国文化,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问题。代言好中国文化,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对自我身份的高度认同,也就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问题。在高校内,可以通过举办“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民俗文化展示”、“我是中国人宣誓”等活动,激发高校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使全体大学生意识到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讲何种语言,自己的根基不变,自己的身份不变。

2.2 包容外来优秀文化。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源自中华,但也是在与其他文化不断交流汲取的过程中形成的。高校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正确处理国内和国外文化的关系。学习外来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自身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全盘吸收或者全盘否定,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基本原则,汲取外来优秀文化,提升自身文化活力。在不断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2.3 在中外交流中彰显文化自信。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在京召开。在大会召开前,负责外文版翻译校对的外籍专家参与了翻译工作,负责十九大报告外文版本中的英、法、俄、西、日、德、阿、葡、老挝9种外语版本的译校工作。这是我国首次邀请外籍专家参与党代会的报告译校,也是最高级别的会议报告翻译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高度自信的表现,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讯息,高校学子也应该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

以一种高度自信的姿态展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向世界展示中国璀璨的文化。

3 提升文化自信重在文化创新与实践

3.1 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了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交往、交流手段。网络时代的确使大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其隐蔽性、开放性的特点,网络也给一些不良思想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大学时代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候,网络的负面影响造成高校学生产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迷茫和困惑。面对网络的信息大爆炸,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正在侵蚀着大学生思想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作为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网络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将课内思政与网络育人有机结合。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网络上热播,生动形象地让国宝重器和中华诗词活起来,通过故事和演绎的形式点燃延续中华文化的星火。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通过观看此类节目的形式,或者借助网络平台举办中华优秀文化网络评选活动等方式,激发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唤醒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3.2 在实践中重塑文化自信

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都是相对封闭的应试教育。高校却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主的环境和氛围。高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比重,通过举办志愿者服务,民间走访,三下乡,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更好地感同身受,通过实践的行为,增强文化认同感,重塑文化自信。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中华大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