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新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不但是学校将文献、期刊、名著等资料进行保存的一个场所,还是学生们业余学习的主要场所。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管理情况和图书资料的使用情况,也是用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硬件基础、管理方式、服务理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日益减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低,图书馆的教育职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就分析图书资料在利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对如何提高资料使用率提出了一些见解。
1 高校图书馆使用图书资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作为高校大学生业余学习的主要场所,自然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进步的过程中仍然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不高就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之一,使用图书资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图书馆的管理思想落伍,创新意识淡薄。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当中,最早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重藏轻用”,这种理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局限了高校老师和学生对图书资源的使用率。此外,传统图书馆的改革力度小,管理体制落后,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第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都没有较高的素质,习惯了以前图书馆慢节奏的工作方式,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新的知识及与时俱进的意识。
第三,图书资料数量少。社会的进步速度快,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图书馆的资料更新换代也比较快,许多新的资料买来以后,时间不长就会因落伍而被搁置。加上图书馆购买资料是需要成本支出的,而高校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资金有预算,不能一味的用在书籍购买上。这样一来,一方面图书馆不能及时购入新资料,另一方面,刚刚购入的资料就会面临淘汰,所以这就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低。
第四,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落后。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很大优势,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而图书馆现在的服务方式还停留在九十年代,已经越来越不受读者的欢迎了。
第五,不注重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在采购资料的时候,往往不会征求师生的意见,更多的只是考虑书籍的更新和本校的专业,在面对种类繁多的资料时,却又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老师和学生找不到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的课外教材,也就会限制学习科研效果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采购书籍资料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和老师的需求,才能买到老师和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资料,才能够使资料得以利用而不被闲置。
2 提高高校图书资料使用率的对策
在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使用率方面,增加对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丰富馆藏资源的内容和种类,很大程度上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果。但是,因为有很多现实原因的影响,很多高校面对着很多的实际困难。所以高校就有必要从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思想观念、人员培养、图书采买方式等方面来做工作,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图书馆的资料使用率。具体来说,高校在图书馆管理上应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资料使用率:
2.1 解放思想、不断树立创新的意识
在信息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内和课外知识信息的要求会越来越多。作为高等学习的图书馆,其主要是为学习师生服务的。在信息技术之下,图书馆就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方式,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改变“重藏轻用”的思想,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进行创新。高校师生的素质都很高,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很熟悉,所以,高校图书馆就应当发展数字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的读者人群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可以使图书馆资料利用率提高。
2.2 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
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线下工作,还需要对网站进行维护,这就需要一批懂得技术的人员来进行工作。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程度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招募掌握技术的人员,并且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才能给读者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也会促进图书馆创新氛围的养成。现代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养:
首先,高尚的思想道德。馆员应当具有主动工作的积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要秉着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思想观念,甘愿为图书馆默默奉献。其次,较高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基本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高,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图书管理的知识,比如图书分类、图书检索等基本内容。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当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现代化图书馆就是对科学技术高度化运用,如果馆员不懂得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那么连读者的咨询问题都会无法解答。最后,较强的创新意识。图书馆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源源不绝的创新意识,创新工作是全员性质的,这就要求馆员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合图书馆发展的创新意识。
2.3 完善图书资料采购体制
图书馆在采购资料的时候,应当根据市场的书籍情况,在了解学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采购有助于老师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资料。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先對学校师生的需求的进行调查,了解本校所开设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并对学校师生在图书馆常借书籍情况进行统计,然后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书籍资料,纳入到图书采购清单。
2.4 优化配置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读者在图书馆进行查找借阅资料的时候,应当本着最方便读者的原则将资料进行分类,使得读者可以迅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合理的排布也可以使图书馆看起来更便利更亲民。并且随着图书馆不断采购新的书籍,图书馆还应当把最新的书籍通过学校官网、图书馆搜索首页、社团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避免学校师生不知道而造成资源浪费。并且还可将最新的资料随时改变排列位置,摆在最醒目的位置,以便学校师生可以及时利用新的资源,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2.5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方法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手段都比较单一,不注重读者的感受,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降低。高校图书馆应当更多的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传统图书馆的现有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数字图书馆,让学校师生可以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料进行学习。比如学生在放寒暑假的时候,时间充裕,传统模式下就无法阅读图书馆的书籍,但是数字图书馆就带来了空间跨度上的便利。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方式,为高校师生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料使用率。
3 总结
高校图书馆是直接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而服务的,其建设的质量和创新发展的程度,最直观的影响了高校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高校教学质量和发展情况的一个衡量指标。其图书的使用情况最直观反应了高校老师的科研水平提升程度和学生学习效果。从小的方面来说,图书馆资料使用率关乎师生水平提高,大的方面影响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提升服务形式、解放思想、优化采购资料质量等,这样才能使得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图书馆资料利用率提升。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