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为研究综述

2018-05-14 08:20闫嘉琳
科技风 2018年1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摘 要:本文从慈善行为的内涵、慈善行为的动机、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慈善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慈善行为;慈善行为动机;影响因素

慈善行为在《韦氏大学辞典》中解释为“对同胞的友善或者是为促进人类福利所做的努力。”《蓝登书屋韦氏英汉大学辞典》则把慈善行为解释为“为穷人或者社会有用的目的捐赠金钱、财产或志愿工作。”陆士桢教授对慈善行为是这样界定的,除了捐钱、捐物以外,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如志愿者服务,也是一种慈善行为。但很多学者还是认为慈善捐赠是慈善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慈善行为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笔者综合已有文献,认为国内外有关慈善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人类慈善行为

西方对慈善开始进行专门研究是二十世纪中叶,有关慈善行为研究影响较大的有默尔科迪1963年出版的罗《美国的海外慈善行为史》和伯特·H·布雷姆纳1960年出版的的《美国慈善行为》,两位学者主要对美国慈善思想的起源、宗教与慈善、慈善事业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 慈善行为动机

西方学者认为人们的慈善行为必然出于某种动机,且学者之间的观点不同。

2.1 利他动机

部分学者认为慈善行为处于利他动机,从事慈善行为是为了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Becker G.S.解释慈善行为时用的是“纯利他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做慈善的动机纯粹,是改善他人的福利。^Paul G.Schervish & Havens则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对人与动物“本性”的一种长期继承,是因为根植于人类和动物本性之中“无私”的心理,虽然这种说法在层次上过于局限,慈善行为仅从物种很难有效解释,心理本能的这种解释难以说服学界。

2.2 利己动机

一些学者认为,人们做慈善并不完全为了利他。Cornes和Sandler利益是经济人的永恒追求,反映在慈善上,人们首要考虑的是给自己带来何种利益,如获得满足或者快乐,诸如此类。William T.Harbaugh指出,慈善行为动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行为主体带来声明和心理的满足。Philip Kotler和P. B.Firstonberg研究非营利组织,提出人们捐出款物是为了获得相应的价值交换。

2.3 互利动机

更有部分学者认为,利他和利己都属于单一角度,对人们慈善行为动机的解释并不充分。他们把这些动机可归纳为:人文关怀,宗教因素,获得认可,谋求公共利益,满足自己社会地位等。Sugden对以上说法提出质疑,表示纳什均衡假设或效用最大化等不能对个人慈善行为进行完美的解释,1984年他提出的“互惠理论”认为人们慈善行为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改善他人福利,而是遵循社会交往中的“互惠”原则。1995年,Marie Kennedy和Alan Radley在的研究中提出,人们慈善行为不仅由个人动机决定、也取决于一定的情境条件和支配个人行为的社会准则。

国内学者对慈善行为的动机方面,也是利他、利己和互利三个方面,不同之处则是国内学者对企业慈善行为和个人慈善行为的区分较为明显。

个人慈善行为动机方面,姚俭建、黄营杉认为,获得声誉是人们进行捐赠的主要动机,声誉的大小取决于捐赠的多少。马小勇、王强分析认为人们做慈善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如若不然,也是对获取回报有一定期待。程立涛、孙国梁等人指出慈善捐赠是“人们建立在仁慈、同情和慷慨等道德基礎上的互助行为”。王小波把归纳出八种类型的捐赠动机:无私奉献、同情弱者、互助友爱、塑造形象、经济谋划、政治需要、沽名钓誉和最终利己。何汇江解释捐赠的行为动机则是从捐赠者的慈善意识、捐赠者的财富基础、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

在企业慈善行为动机方面,陈嫣如认为企业慈善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他”和“利己”两个角度,前者包括企业应善尽社会责任、发自内心的道德感等;后者包括促进产品的销售、节税等。黄俊英认为,企业的行为如同个人在社会中活动一般,当整个环境朝向要求企业履行除经济功能之外的社会责任时,企业将无可避免的受到此规范的影响而内化成企业价值的一部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4年研究“公司与社会公益”项目时,根据研究需要,将公司捐赠习惯分解为他利、互利和自利三种捐赠文化。任浩、徐雪松将企业慈善行为的动机分为自利性和他利性两种。政治动机近几年备受学者关注,薛爽、肖星认为,民营企业利用慈善行为来强化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关联,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张敏、马黎珺、张雯提到,企业的慈善捐赠可以使企业从政府获得更多,可有效改善政企关系。彭镇、戴亦一认为,慈善行为能够显著的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王宇光、潘越和黄丽也认为,企业慈善行为能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使企业获得更多且期限更长而且期限更长的债务融资。

3 慈善行为影响因素

1985年Matin.S.A.研究表明,大企业做慈善比小企业频繁,但小企业慈善力度大于大企业。 1991年,Andrew Jones &John Posnett研究发现六个因素决定是否捐赠:总体年收入、捐赠所纳税额、户主守教育程度、户主职业地位、户主性别、房产与居住地区,但捐赠的多少只与收入有关系。1993年,Alice Michaud研究发现:家庭的年收入、婚姻的状态、家庭成员年龄、是否参加社团或俱乐部、是否有宗教信仰、在所在地居住时间; 1994年,Lerner.L.D.和Fryxell.G E.发现企业慈善行为与 CEO 个人的价值观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1997年,Tanya L. Drollinger研究表明:个人收入、教育程度、儿时经历等与慈善正相关。2003年,Bruce Seifert、 Sara A. Morris和Barbara R.Bartkus的实证研究证明,企业慈善行为与财务表现并不相关,同时发现企业慈善行为水平与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有正相关性。

国内外学者对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都相当关注。不同的是,国外主要讨论个体层面如角色、个性、社会资本等因素对慈善行为的影响,而国内主要讨论社会层面如制度、文化等因素对慈善行为的影响。国内学者研究视角的选取上差异较大,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一部分学者仅选取某一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还有一些学者选择综合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

在某一类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主要包括:慈善认知对慈善行为的影响,一般是 “对慈善的理解”、“对慈善的认识” 、 “慈善意识”等几个方面;慈善价值观对慈善行为的影响,将慈善价值观渗透到民众的日常意识里是塑造慈善文化的重点;慈善捐赠政策和措施对慈善行为有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尤为强烈;慈善组织公信力对慈善行为的影响,慈善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对慈善行为的影响,由于行为的产生存在偶然性,人们在某种场景下受到某种触动或者受到他人动员临时作出的行为决策,因此社会关系的对慈善行为的影响不容小觑;人口统计特征对慈善行为的影响,这类研究不多但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综合性研究中,,康晓光和孙立平等人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希望工程”的捐赠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对捐赠数量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捐赠主体的年龄、家庭总收入等;而道德约束、“希望工程”的市场价值是决定是否捐赠的因素等。刘新玲提出个人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个体生存势差、生活保障、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文化因素和宗教伦理、理性财富观、慈善氛围和制度。马小勇、许琳分析了个体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个体的收入、偏好、以及慈善品价格影响了慈善行为,而强化对慈善品的宣传、树立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提供有感召力的多样化的慈善品、降低捐献支出则激励着慈善行为的产生。贺立平认为,周围的生活环境、家庭灌输的慈善观念以及个人所得税税率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慈善行为。张楠、张超研究发现,慈善行为主要受税收政策、个人收入水平及个人捐赠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二者还表示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是慈善捐赠的主要流向。除特殊事件和突发自然灾害外,学龄人口和贫困人口的增加都会在短期内增加慈善需求。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和媒体宣传也会影响慈善行为。董文杰认为慈善行为受政策制度、文化传统等外在因素和捐赠者的心理需要、信仰、道德素质等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小民.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

[2]李丽.大学生捐赠态度及其与社会信任度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周超.企业慈善捐赠方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

[4]高鸽.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企业家慈善活动影响因素分析[D].中北大学,2014.

[5]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

[6]左石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

[7]贺守海.国外大学教育基金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27.

[8]程文莉.中国企业捐赠的财务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9]毕素华.慈善组织透明化运行机制研究述评[J].学会,2014(5):513.

[10]史竞艳.现代慈善的起源、发展及特征[J].思想戰线,2012(38):4549.

作者简介:闫嘉琳(1994),女,黑龙江人,大连医科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伦理。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