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

2018-05-14 08:20万红军高源
科技风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自然

万红军 高源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水利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高度重视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我们务必要从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入手,最大程度修复环境,尽快提高生态环境的健康、系统,解决生态环境中所出现的不良问题,保护好“金山银山”。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然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优良成本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有力因素,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及时的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效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明确阻碍生态修复工作的原因,严格遵循生态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根据影响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有效提出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理论基础

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和生态技术方法等,对不利于生态系统进化的因素进行改变或修正,另外对于生物系统进行沟通外界事物与能量的流通通道进行优化工作,对信息传播渠道进行配置,进行生态保护的修复或提升工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区域水土流失问题。采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 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

(1)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2)要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考虑植被修复措施,积极的增加植被覆盖率,更多的去保护该地区物种,避免出现物种稀少的情况。

(3)要有效控制土地资源使用,加强资源保护。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活动占土地面积较大,使用的和淹没的土地资源较多。在进行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时,必须积极的保护该地区土地资源,修复水土资源的有效性,较少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措施

3.1 提高修复设计工作,制定生态保护计划

在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前期进行设计时的难度较大,需要设计人员对影响生态的各类因素进行反复的考虑。在保证修复设计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的还原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还要着重关注在水土资源方面的问题,防止为社会效益而降低修复设计的整体效果。同时,还要根据生态实际情况,开始制定保护计划。在计划中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另外,在计划中要突出对土地植被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

3.2 利用科学技术引导生态自然修复

现如今社会的任何方面都越来越注重科技的投入,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运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修复在生态修复中出现的一些混乱性问题,为了有助于让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就要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在修复技术方面积极的进行创新新技术,学会运用各种方法与工艺,;另外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管理能力,保证科学技术的效率更高。针对这点,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多种多样的高科技,积极实现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而只有在生态修复技术创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后,才能更为有效的分析生态数据,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生态自然修复工作。所以,在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当充分引入适当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科学技术能够高效地参与到修复工作中,为工作效率以及修复程度的提升做出贡献。

3.3 完善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性管理

为保证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需在修复系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管理机构的建立。并在该管理机构中,对其中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权利以及职责进行严格规范,使其有效连接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各部门的有关工作,保证意见统一。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保证修复工作的规范性、可靠性,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进行选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时,首先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其次保证其能够在生态自然修复体系系统管理机构,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其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严格的制定出不同的修复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3.4 制定相关生态自然修复规章制度

首先从生态环境情况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使其能够正确的引导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方向。使生态修复工作能够在规程划定和建设标准的双重标准下进行修复,进一步推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更需要把生态自然修复的系列管理规章的落实制度和对工作人员的奖惩相关联,从而加强工作人员对生态自然修复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另外,还要保证规则制度符合环境系统需求,具有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进入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以及更多竞争,需要更积极地去认真完善生态自然修复工作,制定出适合我国生态修复的方针政策和修复设计。切实解决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建立完整高效的生态自然修复系统,保证其能够更加有效的让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效果。同时,修复技术人员也要肩负起其本职工作的责任,落实生态修复质量,进而确保我国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86.

[2]陈雷.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谱写中国特色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篇章.中国水利,2012(5):14.

[3]李锐,上官周平,刘宝元,等.近 60 年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进展.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16.

作者简介:万红军(1979),男,工程師,迁西县水务局;高源(1982),男,工程师,迁西县水务局。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自然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