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知识多少、能力高低。高效课堂的真谛,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会”,更在于实现学生的“会学”。
一、准确“把脉”,分层实施
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给它准确“把脉”,摸清每个孩子的思想动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五层,即:优、良、中(组长、副组长)、合格、待合格(组员),便于教学中定位。
我们平时教学定位的标准应该在待合格生。特别是一个学期的开始阶段,对这层学生要特别关注,他们如果不是智力有问题,就是一定心理有障碍。智力问题我们无能为力,心里障碍我们要尽力扭转、感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组长的帮助、监督。当然这些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几个月,一学期就有变化,有的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不给任何一个孩子贴标签,实行动态管理。学习、生活中发现他们的进步或亮点,要及时表扬奖励,最好不要用惩罚的办法,因为在学习方面,这类孩子可以说“一无所有”,他们不怕,就像穷人不怕小偷一样。相反你表扬奖励了他,他的内心会受到触动,对你更加友好信任,“亲其师,信其道”,在他原有基础上尽力听从你的安排,努力表现。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定位标准,尽力把所有的孩子调动起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监督其他组员的课堂表现,这样即使不愿意学习的孩子想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时,也会竭尽全力去做。从而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产生共鸣。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师生之间会更加默契,课堂教学定位标准也会适当的提升。待合格生在慢慢转变的过程中,全班的整体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优生的数量就会逐渐增加。
二、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教给知识是表象,教会方法是实质。
比如:修改病句时,告诉学生,要先找出句子的“病”在哪里,然后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去修改。
其中有一种病句叫“前后矛盾”,修改方法是去掉其中一个,这时要告诉学生“去掉其中一个”有两种情况:
一是任意去掉一个都不会影响句子意思完整表达,如“风向标显示,明天晚上(可能)(肯定)要下雨。”
二是只能去掉固定的一个,如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迟到的学生。只能去掉“差不多”句子的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还有一种病句叫“成分殘缺”。病句缺主语时我一般都会告诉学生:一个句子中必须有“谁”“什么”或“哪里”其中之一,这个方法对于中等以上的孩子效果不错,后进生消化得很慢。你还可以让学生采用“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去修改。比如:
“上课了,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启发学生想一想,头脑中浮现出画面来,学生猛然意识到这个句子中没有“谁”,于是补充。因为是“都坐在——”所以确定人数多,补充“他们”“我们”或“同学们”等。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像,孩子们说浮现的画面不是一种,应该有四种。于是修改为“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这种方法学起来轻松,效果也不错。也可以两种方法叠加使用。
三、既“培养习惯”,又“激发兴趣”
课堂效果的根基在于学生的习惯,掌握知识的多少在于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我着重培养的习惯有“用心聆听,静心思考,乐于书写”等习惯。同学、老师说的话听清楚了,想明白了,自然也就懂得了,慢慢的就有兴趣了。
关于培养“静心思考”的习惯,我采用的方法是针对老师给出的问题要人人有观点、有理由,想好了说给同桌或者小组的同学听。时间长了,心气浮躁的孩子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
关于书写的兴趣、习惯,我主张“提笔就是练字时”。其实大部分孩子只要用心写都能达到工整、干净。孩子的模仿能力挺强的,老师示范写生字时要讲清楚怎样写规范、有灵气。比如:“舟”字作偏旁时“横”一定不能透出去(如:船,航);横竖笔画多的字一定要注意变化长短(如:善,训),“我”字的斜钩一定要写得显眼,上下略超出其他笔画才有灵气;还有汉字的笔画穿插(如:教、规),告诉孩子汉字也懂得礼让。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课本,每课后面的生字都是规范的手写体,可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让他们用心仿写。时间长了,孩子们就能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写字成了一种享受,写出来的字就漂亮又有灵性了。
潜移默化中,以前不喜欢学习语文的孩子也有了兴趣。
四、适时调控,提高效率
小学生课堂上容易走神,老师要把握好孩子们注意力的时间,适时调控,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不时地变换学习方法,这样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其实,不管是想、说,还是写、画,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关键是高效。我们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调控好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我们不要打断,如果有走神的孩子走过去轻轻提醒,或者这一环节完成以后善意指出。
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每一个孩子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从花骨朵到盛开需要阳光、水分、养料、时间。我们要遵循儿童的生理特征、认知规律、已有基础,“润物细无声”地去培养,给予他们知识、方法,等待他们接纳、吸收,从而形成能力,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我们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以前班里曾有个孩子叫魏钰凯,无论我采用什么方法,他都无动于衷,面无表情,直到六年级下学期才有了起色,课堂上发言了,作业也开始用心做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他上了初中、高中,都学得很轻松,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样的学生很多。经过长期的培养,孩子们养成了高效学习的好习惯,我感到十分欣慰。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教会知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提高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