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型教学框架模式的思考

2018-05-14 08:20薛立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课型理念教材

薛立娜

任何一场教学改革都要经历尝试、宽容、建模、变式的过程,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根本,致力于生态课程建设,走“有特色、打品牌”的发展道路,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把课程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校际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向前迈进。

教育教学改革,涉及理念、管理、课程、方法、教育媒介、载体等方方面面。拿语文教材为例,它体现国家意志,承载优秀文化,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和依托,但是受地域、习惯等因素影响,教材的内容和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方能从传统学科教学走向综合育人,着眼于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完整的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校组织语文教师学习、研究教材的编写思想、特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增、删、调、换、创编等措施对语文教材进行重新统整,并相应的将语文课型划分为:精读、略读、字词基础、习作、课外阅读推荐指导。不同的课型由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要构建相对意义上的一个清晰规范的教学框架模式,便于教师学习和把握。刚开始我校语文学科除精读课以外的各种课型的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经过几年研究实践,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出适合各种课型的教学框架模式,但是当模式成了某种定势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的课堂丧失了自己和本真的时候。物极必返,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不能把自己束缚在这个模式里,那样它就没有生命力,也不符合我校生态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模式和思维定式,建立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新框架。这个时候教学无固定模式,但是和最初阶段的无模式是不同的,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学已经植入了我们的理性思考,是真正的确立了自己的课程立场和价值取向之后的个性课堂。这个时候我们仍然追求挥洒、自如,但是这份挥洒自如已经自觉地承载起我校语文生态课堂的“独挡之任”。

那么我们从建模到变式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在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必须坚定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任何教育教学模式都应是在这种核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构建的。正因为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才敢于打破常规整合我们的教材,我们才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以后我们还可能打破常规做更多的事,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理念之上,只有时刻把这个理念放在心中,我们的方向才不会错。

二、教学模式的选用一定要处于动态化进程中,立足实际,随时调整

所谓的随时调整可能是在不同课型上的总体调整和把握,也可能是一段时期内对教学进行反思后的调整,甚至也可以是在一节课上的微观调整。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教学模式还能今天变明天变的吗?的确,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稳定性和普遍规律,不可能朝秦暮楚,但是它又是一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所以必须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等等进行灵活地变通,以体现对上面所述的各种情况的主动适应,这也是我们尝试教学模式突破与变式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如我校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三学——两展——整理的教学模式。三学即独学、对学、群学,两展是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最后总结整理。这个教学模式,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式的,适用于各个学科。但依据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情况等因素它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各具特色的,不是千人一面的。因此说,我们课堂教学模式的选用一定要处于动态化的调整进程中,立足于实际情况,灵活取舍和选择。

三、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一定是我们主体性主动性选择的结果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源于我们一年、两年或更多年前的选择,那么我们今天的选择会决定我们孩子今后十年、二十年或更多年后的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

所以我们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教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想改变学生,先要改变自己。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学校里有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他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驾轻就熟不愿意改变。但是,当一轮轮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时候,当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的冲击着我们头脑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問题和目光让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做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尝试创新,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才能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也只有这种不断突破和创新的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时,学校才会真正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要避免限于“盲”境

不要陷于“盲”,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求详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这段话适合教师的生活,也适合教师的工作,更加适合我们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和革新难以计数,成绩斐然。教育教学模式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理念的实现,它不是横空再造、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南橘北枳。如何不陷于“盲”境,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到以上三点:坚定理念把握方向,立足实际动态调整,主体选择,做出判断。

猜你喜欢
课型理念教材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用心处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