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2000年—2016年)

2018-05-14 21:18刘宁
知识文库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篇态度理论

刘宁

本文主要从理论发展和实践性研究两方面回顾评价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数据显示,评价理论在我国这16年间发展迅速。理论方面不仅有对评价理论三个系统的研究,还有提出了评价理论的发展前景的。在实践方面,评价理论已经应用到各种类型的语篇分析中,号包括,对外语教学和翻译等的研究。本文目的主要是回顾评价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以期从中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1.引言

评价理论上世纪90年代马丁、怀特等人发展起来的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新发展。2000年,马丁发表了“英语的评价系统”标志着评价理论的诞生(刘世铸,2010)。在评价理论发展的约17年间,很多学者对评价理论做出了贡献,例如,White, Susan Hood, Coffin等人。

评价理论包括三个次系统:态度系统、介入系统以及级差系统。态度系统指的是作者或说话者对文本、过程现象等做出的情感反应,又包括情感,判定与鉴赏三个系统;介入系统指的是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资源,语篇对话空间的拓展及紧缩,又包括扩张和紧缩两个系统;级差系统是对态度系统和介入系统的分级,又分为语势和聚焦两个系统。

在中国,对评价理论发展的第一人就是张德禄。1998年,张德路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发表的《论话语基调的范围和体现》这篇论文把评价理论引荐到中国。然而,当时评价理论本身不够成熟,并且处在正式诞生之前,因此,张德路的这篇论文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2001年王振华发表在《外语界》上的文章《评价系统及其运作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对评价理论从其产生的背景到评价理论的三个系统都做了详细的描述,自此,评价理论在中国得到很大重视。

中国许多学者对评价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包括张德禄(1998), 李战子(2004,2005,2006),刘世铸(2004,2007,2009,2010,2011)等。

本文将回顾评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

2.数据收集

本文收集的是从2000到2016年发布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按照关键词评价理论、评价系统、评价视角、评价性资源、评价意义、态度、介入以及级差等进行搜索出来的期刊论文。由于2000-2003年只有两篇关于评价理论的,因此,2000-2003总结为“2003年以前”,2000-2016年总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69篇,其中包括对评价理论的林论研究及其实践性研究,如表格所示。如图所示,在2007-2009年,国内对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近几年略少,但是仍然有很多研究成果出现。数据收集的结果如表所示:

4.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

评价理论自从由马丁,怀特等人创立以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体裁中。在我国,根据发表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上的学术期刊来说,主要集中在:对文本的研究,比如,新闻(刘世铸,韩金龙,2004;李荣娟,2005);书评(唐丽萍, 2005;布占廷,2013);访谈(李君&张德禄,2010);中英语篇的对比分析(王振华,2004;陈晓燕,2007;胡美馨&黄银菊,2014),外语教学方面(马伟林,2007;孙静,2012;廖传凤,2008),翻译(张美芳,2002;张先刚,2007;徐珺,2011),小说语篇(管淑红,2011;赵军强,2011;徐海静,2013;徐艳梅,2014)等等。

从文本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新闻(刘世铸,韩金龙,2004;李荣娟,2005);书评(唐丽萍, 2005;布占廷,2013);访谈(李君&张德禄,2010);中英语篇的对比分析(王振华,2004;陈晓燕,2007;胡美馨&黄银菊,2014)等。

刘世铸与韩金龙(2004)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了评价理论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与级差在新闻语篇中的运作。总结归纳新闻中的评价资源后,作者只出了新闻的评价性阅读的方法。读者对新闻语篇做评价性阅读的时候要理解语篇中的评价性资源,通过这些评价资源,读者要达到客观评价语篇的要求。

李荣娟(2005)分析了英语专栏中表达态度意义的资源。通过从词汇、小句层面、语篇层面以及语法层面的分析,作者指出,无论国内海水国外的英语专栏中态度意义主要是通过判定资源和鉴赏资源表达的。作者的分析结果为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英语专栏的态度表达由一定的指导意义。

唐丽萍(2005)从介入角度分析了10篇学术类书评使用的评价策略。作者指出学术书评最多使用的是可能性、意料之中以及意料之外等介入资源。布占廷(2013)对语言学书评标题作了评价性研究。作者发现书评标题中的指示语与引子都存在一定的评价意义。

李君和张德禄(2010)分析了CCTV 9《对话》访谈节目中叙述、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三个环节中的评价资源。作者指出访谈节目适当运用介入资源可以营造一个互动以及协商的访谈环境,有利于访谈者的提问以及嘉宾权威的建立。

王振华(2004)研究了中英“硬新闻”语料中的态度资源,作者发现对同一地震事件的中英文报道中,裁决资源总比情感和鉴赏资源多,因此,人类对地震这种人为不能地址的自然现象在态度表达上基本一致。陈晓燕(2007)分析了十篇英汉社论中的态度资源分布情况,发现,英汉社论中态度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评判资源来表达的,而情感及鉴赏资源相对较少。从而,作者证明了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可以应用到汉语社论语篇中,为汉语语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胡美馨與黄银菊(2014)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军事行动的报道语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个报道对态度资源的运用情况。作者发现,两篇报道中的态度系统运用参与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建构。

从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来看,马伟林(2007)从态度、介入、以及级差三个方面分析了,评价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态度系统的应用可以丰富演讲者的情感的表达;介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演讲者发表不同的观点,提高演讲者说英语的机会;级差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演讲者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目的。孙静(2012)分析了评价理论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研究发现,态度资源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发现阅读语篇中的观点的态度;介入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把握阅读中的立场更好的与作者交流;级差系统的应用强调态度的强弱从而具有城西拿出不用的态势从而激发读者与在情感上的共鸣,建立一种人际关系。廖传风(2008)从评价理论出发,提出了评价意义分析法这种语篇主题思想解读的新方法。评价意义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快速的掌握语篇的主题思想,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很多研究者把评价理论应用到翻译的研究中。例如,张美芳(2002)分析了评价意义对译者翻译时价值的取向的影响。作者发现,译者对原文中评价意义的理解受到译者价值观的影响,对译文产生影响。张先刚(2007)同样把评价理论应用于翻译语篇的研究。作者指出,评价理论在理论上可以指导翻译研究,在实践性方面也可以指导翻译研究。评价理论在研究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三方面的主体间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的研究证明了评价理论应用到翻译语篇研究的可行性。徐珺(2011)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其在商务英语翻译的可行性。作者以社论为研究语料,从态度系统着手分析社论中的态度资源,包括显性与隐形的态度资源的运用。作者发现,社论作者主要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但其中也有也有态度的表达,通过使用隐性评价使译文更加简明扼要。

另外,研究者也对评价理论在小说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例如,徐海静(2013)分析了《印度之行》这篇英文小说,发现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对小说篇章的理解方面有指导意义。赵军强(2011)分析了美国作家兰斯顿·休斯的小说《早秋》。作者发现,从评价理论角度对《早秋》语篇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创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风格。还有徐艳梅(2014)从介入角度分析了《孔乙己》中动词的翻译;管淑红(2011)从态度系统研究了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主题思想的体现等。

5.总结

评价理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马丁以及怀特等人开始钻研,发展到现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其理论不断被完善并且已经被快速并且有效的应用到各种体裁的语篇中,尤其是英语语篇中,例如,新闻;书评;访谈(李君&张德禄,2010);中英语篇的对比分析; 外语教学方面; 翻译,小说方面这充分说明评价理论的研究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对评价理论的研究只增不减,评价理论的研究层面由词汇逐步向句法模式发展(刘飞飞,2012)。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文本上,比如,书评,新闻,而对中文文本的研究非常少。评价理论创始人马丁呼吁中國学者把评价理论引用到中国来,并且把评价理论应用到中文分析中。我国学者对中文文本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访谈和小说的研究。

在外语教学方面,我国学者主要把评价理论应用到口语教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而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和翻译课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这也可以作为评价理论在中国研究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语篇态度理论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盛满理论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