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琼
语文独特的特征、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有意识的培养,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一般学生认为语文“枯燥无味”的看法,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我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本该属于我们的教学阵地。
一、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就必须接纳教授语文的教师,
一是教师应在教学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娴熟的演算技巧能力、高超的解题方法等等耳濡目染学生,使学生认为这位老师能力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自觉、无私、宽广、博大,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用真诚的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
三是在教学中应倡导民主,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讲错了,教师也不应多批评,不轻易否定,尽量做出积极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做好充分的、巧妙的上课准备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数学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他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章节的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1.谈古论今,激发兴趣
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全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古今中外的成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语文奥秘的兴趣。语文的发展源远流长,几乎每一个成语的出现、新的术语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抓住这些内容进行阐述,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的一点是善设疑难,捕捉时机,以拨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心弦,但设置的问题有相当的讲究,设问过简,学生不思而解,达不到启发积极思维的目的;设问过难,坡度过大,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3.重视朗读,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4.组织辩论,动口激情
学生情感的激发很大一部分在动口辩论中形成或提高。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为了使學生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全面的把握,可以设置这样的辩论:有人说,别里科夫是个可恶、可恨的人;可也有人说别里科夫是个可怜,值得同情的人,对此,你赞成哪一种意见呢?学生当然是争着辩着,在此过程中,对人物的理解当然也进了一层。
5.编排表演,以演促趣
以戏剧《雷雨》《窦娥冤》及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根据戏剧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事实证明,采用自编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大大的提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培养。
三、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培养兴趣
电化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吸引起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和注意,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各种年龄的学生都喜欢看电影、看幻灯片、听录音、听广播,组织得好的电化教学,总是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去接受知识。当前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演示活动的图形,另一方面搞人机对话形式的辅助练习,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只有通过多种“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恢复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