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英文学是高职学校一门必修学科,这门学科的内容主要是为了阐述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演变等。它通过阅读和赏析的过程对英语文化做出深刻探究的学科,而这类学科在高职院校中不具有就业性的指导,且学科正处于边缘时期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美英文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一直以就业为主,因此会出现偏科偏门的现象,然而英美文学课在高职学校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因此导致学生不能对英美文学课提起兴趣,不能正确树立英美文学课的课程观念。本篇文章笔者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疑问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深刻的研究。
一、 美英文学教育存在的瓶颈
(一) 学校课程的主次观念较强,英美文学课不能适应市场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喜欢将文化课程按照考试需要和就业需要进行分门别类,而在高职院校师生共同追求的是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直接影响就业的问题,产生了学科的主次理念,因此将英美文学抛之脑后。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75%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课程只是用来理解和赏析的学科,而且对他们以后参加工作方面没有什么帮助,完全不用刻意去学习。还有相关材料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表示,要应付各项技能考试以及学期考核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将时间填满,即使有心想要学习英美文学课,也会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最终放弃。课业繁杂,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导致英美文学在学校不具有和其他课程一样的优越地位,这种现象随着社会上技能人才的需要,也在日益剧增。
(二) 上课方式老套
英美文学是需要鉴赏和感悟的学科,传统课堂中不具备“图、文、声”并茂的优势,教师的纯口语表达加之教材的备案不够生动,很容易引起學生的乏味心理。英美文学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比如:英美文学、哲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科等等,这些内容课程有些较深奥,有些涉及面比较广,像是社会学科中会涉及一些典例和社会现象,而美学与史学则会涉及西方人文主义复兴时的名人和名作,要想充分理解,需要听、看相结合为一体。
(三) 英美文学课在学生心中的观念感不强
越是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以及鉴赏性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越不具有学习地位。鉴赏性和社会性学科,针对答案的拟定,需要每个人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与理论体系,因此涉及讨论、互动等形式,在这种模式下没有完整的课堂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具有对学科的散漫感知,从而间接地传达给学生们一种错误思维。
二、 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现状
(一)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弥补非专业课时间不够的缺点
笔者结合上文的问题导向,将多媒体运用到对英美文学的教学课堂中。多媒体现在已经非常普及,它的优点是自身的优点,这一段中我们要提到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多媒体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在同样的时间内,将学习效率和授课内容进行提升,比如说: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数字电视,广播,校园网站对个别非专业学科的历史典故和人文风情,进行校园式公开放映,使得学生在吃饭,校园聚会等课外活动中对课程加深印象。学校这一做法为的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对其补充副学科知识,使得学生在学好非专业课的基础上有大把时间去考虑技能学习的大事。
(二) 改良传统教学模式,灵活课堂气氛
传统教育模式大多具有“两点一线”的特性,两点是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记”几乎一堂课下来所呈现出“学生的笔头烂了,老师的嘴皮破了”这样的状态,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优势,将英美文学课中所涉及的需要鉴赏的音乐以及人文故事和历史巨作,形象的表达呈现,使老师从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融入学生听的模式中,进行引导分析,实体论证。相关心理学家指出“人在发表自己言论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信”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的本质原因,就是不能够参与到学科本身,来发表自己的言论。课堂中也可以略微设计一些电影鉴赏等环节,活跃气氛。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三) 建立交流平台和公众多媒体教室
英美文学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性,它所涉及的学科内容较为丰富,在高职学校对其进行研究学习的时候,可以在学校相关的贴吧,博客论坛等建设相应的学术讨论组,用多媒体的思维模式推动宣传,建设多媒体图书馆或多媒体教室,根据书本大纲将相关英美文学的史籍,相关英雄人物,特色案例等资料整理分类。开放多媒体教室,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资料查证,也可以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丰富英美文学知识。
三、 结语
英美文学课可以使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学生拥有独特的审美眼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求知欲。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全面进步,要达到最完善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仍然需要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人才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良霞.《美国文学》课程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6(5):4-5.
[2]刘仪华.英美文学课的困境与多媒体辅助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47-149.
[3]王元元.浅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73.
作者简介:
刘慧敏,副教授,山东省青岛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