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

2018-05-14 03:38周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教师应读书

周玲

初读是学生对课文的通读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起到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初读体验呢?

一、加强课前初读的指导

初读是学生自己的读书体验,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的初读时间毕竟很短,课堂上的初读也不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再次整合教材。学生课前的预习是学生第一次初读,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教材,也是学生自主阅读阶段。这阶段学生的初读能够保证更多的时间,能夠保证学生完成初读实践过程。纵观学生的这第一初读阶段,大多都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把生字词一画、小节一标,有没有读正确、流利都还有问题,更不要谈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自己个性化阅读的感受了。因此,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对学生课前的初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由扶到放,让学生养成课前初读的下个。不同年级段要提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初读侧重于拼音和字词。中年级和高年级可以是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能达到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三读课文自问自答,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视对课堂初读的设计

(一)让初读专注、主动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走入课堂的任务首先是迅速构建与课文内容相适宜的特定学习氛围。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如果初读给学生的是愉悦、美感化的心态,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感受,强烈而明确的阅读期待,那就必然会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的初读专注、主动。

1.创设初读的情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的是写文章的心理过程;“披文以入情”说的则是阅读的心理过程。教师在开课时,应努力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感情同渠而流。

2.置设初读的悬念

有故事情节或写新奇事物的课文,初读的进入可以用“悬念法”。它能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二)让初读丰富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易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感到厌倦,每节课同样的初读模式会让学生的读有“口”无“心”,也会让初读成了完成任务而读上一回。所以我们要让初读丰富多样,不流于形式。

1.形式多样

朗读、默读、跳读、指读等都是读的形式,学生自由读阶段,不要以大众化的模式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该支持他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课堂上常见的轻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另外检查学生读书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的,习惯性的分小节朗读,也只是检查了微乎其微的几个人,学生究竟读得怎么样,也是无从而知。在检查读书时,也因此经常听到未喊到人的叹气声。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童趣十足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检查方式。如交流自学生词的情况;读一读你觉得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自己读得最棒的展示展示;和别人比一比……多样化的形式能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学生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内容”丰富

这儿的“内容”不是初读读的课文内容,而是为什么而读,读的时候要解决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高,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这样的读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提不起劲。初读时,我们应该注重读出整体感受,读出情感基调,读出个性感悟。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读前目标明确,而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读。教师要精巧构思,为学生设计初读问题。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揭题后让学生质疑,并梳理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初读:“你”是谁?“这条鱼”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以及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只有初读的“内容”丰富了,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感知课文,真正地学习语文。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教师应读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