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题海战术”,以期通过“熟能生巧”的路子,练就学生的解题技能,然而事与愿违,高负荷的学习让学生倍感压力,不仅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就连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也越拉越远,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兴趣,甚至抵触做题。然而,解题是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增加知识,锻炼思维的重要途径,不可或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效率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话题,就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并略有成效的策略与同仁分享,抛砖引玉。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教学本身而言,就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而在传统“传授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不能局限于“做题”,而应该向更深层次挖掘,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生活的联系,在关注并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对于解决问题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各种问题。
1.1 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泉水。如果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扎实,又怎么能确保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呢?小学教师自身水平有限的问题是目前比较明显的,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无论是能力还是精力都比较有限,常会出现,学生问起,教师不会的尴尬场景;其次,教师对教学任务不重视,很多教师并不注重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只为了应付考试,解决一些考试中常考的问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教师解决问题教学形式单一,“一言堂”的方式缺乏激情和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也比较老套,不能結合当下的实情,违背新课程的标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首先,学生知识学的不到位,掌握不牢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应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导致解题困难;其次,在教师古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定势严重,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再次,学生心理素质差,就拿应用题来说,普遍学生都认为应用题难做,很多学生在没有接触之前就存在了心理障碍,有莫名的恐惧感,心理障碍严重;最后,社会实践的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觉应用题等知识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认为没有必要去学,去解决。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好,修养不够,应用题的结题中,审题就是一个难关,容易曲解题意。
首先,观察图片,锻炼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材也作出了新一轮的改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这种题往往都不是图片所示意的那样,一般都具有一些隐性的含义,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图片的组成构成,色彩搭配,人物对话等都有哪些特点,再联系当今的社会情况和热点等。这样的题型增加了吸引度,也考察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信息处理,提出问题。
改革之后的新教材,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一道应用题他给的条件并不是全部的都有用,常常会出现一些多余的干扰的条件,当条件与问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时候,就需要学生来认真观察,思考,筛选并总结出有用的条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常见的问题有,不注重引导学生来判断题中所给的信息,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只注重最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最后,优化资源,解决问题。
数学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可以说每一道题的解决方式,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一道数学题,他触动的地方是多方面的,教材上对于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很重视,专门开设了一个单元,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这需要学生自己去摸脸,去感悟,只有这样,那些总结的解题方法才会发挥作用。
1)枚举策略,枚举法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当遇到一些复杂问题 时候,老师常常会通过一一列举,来意义解决并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
2)画图策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图片相比较于文字来说,既容易被理解,也更有吸引力,所以,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画图策略是比较常用的。通过画图,既能降低问题难度,开拓学生思维,而且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3)列表策略。在遇到一些复杂的,不容易归纳清楚的问题时,可以尝试使用列表的方法,把总结出来的信息一一列举出来,一目了然,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总之,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对于其中的精华用心领会,又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质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下功夫,授之以渔。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