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作为主导者的语文教师应当灵活采取多种策略,引领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在探究性阅读这一新空间里自由翱翔。
策略一:抓好课外预习,奠定探究的基石。
长期以来,课外预习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服务课堂,提高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的目的。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热情。这是开展探究性阅读的“拦路虎”。因此,我们必须抓好课外预习。首先,要在课外预习中引入探究性学习,使预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同时应给学生下达预习导读提示,使学生预习有的放矢,能最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语文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一系列适合学生阅读预习的导读提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需要,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允许并鼓励学生把预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及一些独到的见解提出来,作为对教师预习阅读提示的补充,使学生真正达到“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
策略二: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探究的情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要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这样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能在充满创造的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新的体验,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而这也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内部源泉。
其次,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力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
最后,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儿童心理学表明,那些带有实际操作的,形象生动的情境最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像资料;给课文配乐,配插图等。这些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策略三:引导质疑问难,诱发探究的欲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是诱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的自觉持久的内驱力。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主动用自己的知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对照文本,在“我心”与“文心”的碰撞中产生智慧之火。如教《第一朵杏花》时,出示课题后,立即说:“有的同学认为这个题目不好。第一朵杏花写的是一种植物,而课文写的却是竺可桢爷爷,题目应当是《伟大的竺可桢》。那么题目到底应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讨论讨论。”这便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策略四:突出合作探究,打造探究的舞台。
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品质。为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接纳他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别人对此问题的不同解释,以便多角度认识问题,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可以使不同的学生贡献各自的探究成果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完成个体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如在《鼎湖山听泉》一文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你最喜欢哪些写泉声的句子?先画下,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出了喜欢的原因,教师都给予了肯定,接着引导学生去讨论:尽管大家的选择的不同,但在哪一点上是共同的?从而最终形成共识:这些句子都表现了鼎湖山泉声的特点,语言优美而生动,透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因而都值得大家喜欢。这样便达到了合作探究的终极目标。
其次,教师还应适时的精心组织合作探究的过程。小学生的自控力是较差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陷入混乱,从而引发争吵,导致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因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过程,帮助他们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好这一学习活动。
策略五:巧用评价机制,强化探究的信心。
探究式阅读教学倡导激励性、肯定性的评价,因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心理情感研究表明:情感在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中起着调节、组织、导向和动力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运用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是指在学生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后,教师不急于对其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他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一部分层次低的学生在学习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他们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可能很幼稚,很偏颇,甚至很荒诞。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灵活运用延时评价,留出充裕的时间,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大胆想象,相互启发,从而产生更多的创造灵感,强化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信心。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