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豪 谢晶
《场地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认为它不能只成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与设计课程及专业考试的关联性。笔者通过执教,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性,进而探索将场地设计与设计课程以及专业考试相结合。希望对建筑学学生学习场地设计相关知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最初始的阶段,它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可以说,“场地设计”体现出一种综合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将“场地设计”中涉及的内容以章节分开的讲授方式,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进而提出以下反思与探索。
1.1教学目的
“场地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在了解场地设计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场地设计每个层面所受的制约因素,包括场地设计规划层面、需求层面、功能层面和法规层面等的制约因素,培养学生对现场调查与观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相关训练,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内容
“场地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总平面的布局同时也包括形成总平面前的场地设计条件分析,还包括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和技术经济分析等等。
1.3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由以上教学目的可知“场地设计”是要用于建筑设计并是贯穿于整个设计范围和过程的,它的合理性将有助于建筑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中包括的总平面的布局、场地设计条件分析、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和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等其实应该是相互约束,共同形成一个合理的“场地设计”。然而如果在教学内容中只是简单的将内容分章节独立的方式讲授是无法有效直接的体现出在一个具体设计中的这种综合性和相互约束性,这也就与这门课程设置的“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的这一目的相矛盾。
2.1 与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
“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课程应该用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笔者所讲授的“场地设计”课程针对的是大二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暂时接触到的主要建筑类型为别墅小区设计和幼儿园设计。故可以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将以上两个设计的总平面设计和“场地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帮助解决场地问题。
2.1.1 “场地设计”应用于“老年度假别墅区”设计
“老年度假别墅区”设计任务基地位于长沙某老年度假中心内西面,三面环水,环境优美。该中心占地面积 210 亩,总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要求学生在红线范围内布置 6-7 栋老年别墅,进而完成单体设计。
“老年度假别墅区”总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首先是使学生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建筑与基地的各种矛盾,并能够找到基地的特征加以利用。其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总图布置中道路的设置,建筑与道路的连接,车位布置方法等。
“场地设计”课程中讲授的总平面布局相关知识可以用来满足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且利用基地的特征处理建筑与基地的各种矛盾。“场地设计”课程中讲授的交通组织和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等内容可以用来满足合理设置总图布置中道路与建筑的连接,车位布置等。
故可以将“老年度假别墅区”的总平面设计作为“场地设计”课程的作业之一(图1),并且可在“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强调以下几点:
(1)老年人住宅的主要居室,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日照≥2h。
(2)老年人建筑基地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视野开阔,与庭院结合绿化、造园,宜组合成若干个户外活动中心,设坐椅和活动设施等。
(3)老年人建筑层数宜≤3层(≥4层时应设电梯)。
2.1.2“场地设计”应用于“六班幼儿园”设计
“六班幼儿园”设计任务基地南面为城市主干道,东面为城市次干道,西北兩面毗邻一居住区,基地的西北角开阔,与居住区的绿地和中心景观区域相连,整个基址场地平整。
“六班幼儿园”总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首先是使学生懂得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单元式建筑与场地的的各种矛盾,其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部分、室外游戏场地部分、绿化用地部分、道路部分和后勤用地部分的合理布局。
“场地设计”课程中讲授的总平面布局相关知识可以用来满足解决幼儿园建筑类型中建筑部分、室外游戏场地部分、绿化用地部分、道路部分和后勤用地部分的合理布局问题。“场地设计”课程中讲授的交通组织和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等内容可以用来具体指导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的细化布置和道路设置等。
故可以将“六班幼儿园”的总平面设计作为“场地设计”课程的作业之一,并且可在“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强调以下几点:
(1)幼儿园中游戏场地日照应充足,幼儿园的主要居室,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有效日照≥3h。
(2)幼儿园每班专用游戏场地的面积应≥60㎡,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宜≥[180+20x(幼儿园班数-1)],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0. 3 m的戏水池等。
(3)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4)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
(5)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2.2 与专业考试相结合
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以二级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例,它的科目之一为场地与建筑设计。对于建筑学学生而言,毕业后部分学生会去尝试考取相关职业证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场地设计任务可以采用和二级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相类似的题型。具体表现为结合当前学生能力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某功能类型或某些功能类型的建筑进行场地设计。
例如,笔者以“某综合小区场地设计”作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之一。采用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相类似的题型,给出已知条件,包括建筑物形式和种类、日照间距要求和停车形式及数量等。要求学生能够在同一块场地中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在比对后选择其中更合理的那个进行深化。(图3、4)
2.3 “一对一”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以教材为根本,基于重点论点、优秀案例进行讲授,然而这种方式缺少互动,为一种单向教学。此种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并无法探索出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办法。
基于此,笔者建议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场地设计任务书在课堂中发放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此做设计训练,并“一对一”交流。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直接与老师或同学交谈,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某综合小区场地设计”这一任务为例,在学生做方案之前,笔者将会用到的建筑物布局朝向、沿街景观、内部空间、道路广场、绿化、环境小品、日照间距和停车场库等主要内容讲授,并将一些二年级学生还未涉及到的几个建筑类型,例如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简要介绍。在学生有了能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后开始做方案草图,草图阶段老师可与学生及时交流,启发并帮助他们在合理的前提下完成多样化的“场地设计”。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将“场地设计”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课程进行讲授的方式缺少直接和有效的应用,而且会造成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无法匹配。经过笔者的教学经历,建议首先可以將“场地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这样可以将“场地设计”课程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直接用于指导学生建筑设计的总平面设计阶段,而且任意建筑类型的课程设计都可以应用此种方式。其次,可以将“场地设计”课程作业设置成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题型,这样可以提前锻炼学生解决建筑与场地设计问题时,采用不同方式并判断出更合理方式的能力。最后,在课堂上采用“一对一”交流,这能给予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并且在和老师的讨论中也能够快速的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对“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和对 “场地设计”课程新方式的探索中所提到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以及该门课程未来的发展起到一点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