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推广课程反哺课堂教学研究

2018-05-14 16:38卢卓元
知识文库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结构化案例课程

卢卓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对高校也提出了越来愈多的要求,高校作为教育机构,除了传统的培养学生和学术研究之外身份也越来越多,相应的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教育对象也由原来单纯的在校大学生转变为包含社会人在内的多重群体,由此,在压力之外,市场也给高校带来一些契机,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推广课程扩大学校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也促进学校内部课程的建设。狭义一点讲,这些课程带着收益性质,即大家理解中的产学研课程,多数是以对外培训的方式呈现。值得探究的是开发课程的授课教师依然是原来给大学生授课的教师,甚至许多课程是由原来的学校课程延伸而出,但是大学教师的主要使命依然是培养在校学生,那么两种课程该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使社会推广课程有效反哺课堂教学呢?

1 大量高校社会推广课程产生的原因

第一,社会对需求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专业能力之外,更看重其综合素养。

在21世纪教育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密集、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寻求人才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高、精、尖,而更加看重能体现长期竞争力的综合素养。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指出,最受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重视的七大素养分别是: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新浪网曾经的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先生在谈及招聘大学生的时候比较看重的是哪些素质问题时说,企业更看重的是人品、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这些综合素养不仅是个人魅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同样也关乎企业的信誉度、竞争力。当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这些综合素养的重要性时,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应聘人员的这些素质,同时也会想办法弥补原有员工身上的不足与缺失。于是培训市场一时大热,培训课程如雨后春笋般簇生。

第二,高校成熟的课程体系,能够很快地催生出社会推广课程。

高校本身承担的使命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课程是学校的核心。无论是在专业教育还是在通识教育方面其自身都有经过多年实践的相对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和社会行业教育需求的对接上面有很大的契合度,因此在开发社会推广课程方面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笔者所在的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为例,已经成功开发出如《职场礼仪》类、《时间管理》、《领导力》、《PPT制作与演示》、《EXCEL》、《演讲与沟通》、《职场思考力》、《结构化写作》、《公文写作》等大量的社会推广课程,而且推广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拓展市场的扩大,通识学院体育中心的老师们更是承包了整个欧亚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拓展,并根据市场需要定制了一系列的拓展课程,产学研搞得风风火火。《结构化写作》开发之初本身就考虑到目标导向,即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在学校里的实践本身就考虑到进一步向社会推广的可能,因此在授课内容上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写作,更偏重于学生的职前写作。授课形式上,也大量借鉴了培训课程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像以上这些课程并非凭空产生,从零开始,大多是教师们根据之前的课程内容,结合社会企业需求和成人学习特点进一步研究、改造、重构而成,而且灵活性非常强,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更新,是完全可以校内校外互相转化的。

第三,教师自身在授课方面的天然优势。

由于职业特点,教师本身在语言表达、控场能力等方面天生具有优势,虽然面对对象不同,但是稍加训练就可融入角色,因此,也促使大量教师加入社会推广课程行列。

第四,市场需求与利益驱使下的快速成长课群。

说到底,培训行业讲究的是短、平、快。市场需要讲师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的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使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或者,培训本身也是对员工深造和福利的一种体现。同样,如今高校创收已不是新闻,产学研结合更是衡量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准,市场对于高校的信赖和实际产生的利益让很多教师看到了课堂授课之外的可能性,为此愿意付出部分精力开发新的课程甚至是完全转行。

2 社会推广课程该如何反哺课堂教学

2.1 课程培养目标应该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高校的最终目标还是培养人才,少部分将成为国家栋梁,更多的将顺利走上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是高校决不能闭门造车,在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专业知识到通识能力都应该兼顾到。以京、沪、深三大城市为例,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有以下四大类:1、专家型人才,2、决策型人才,3、管理型人才,4、技能型人才。那么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不能以专业划分,壁垒分明,在设置课程时尤其要注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融合。譬如,写作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并不是只有文科专业学生的专利,相对理工科的学生更应该弥补写作方面的欠缺。基本上各大高校都能够意识到这点。在哈佛大学,写作课程是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的必修课,也是该校的核心通识课。在欧亚学院,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学习《结构化写作》,這门课程被誉为“DNA课程”。可见,以目标为导向,具备前瞻性目光和战略,多数学校的培养目标正在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2.2 推广课程案例与课堂教学成功转换,无缝对接。

对于产生于校园课程的社会推广课程来说,基本的理论核心是不变的,变换最多的应该是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所使用的案例。这些案例因为有针对性而使受训对象产生需求感,从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十几年不换教案,授课内容很多来源于互联网,甚至备课时间很少,吃老本的现象很多。加之智能化手机在校园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并不能让其产生新鲜感,而且因为新生代接受信息技术的速度和能力均优于年龄稍长的教师,因此,面对陈旧的授课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勿论对教师的尊重。课堂气氛不好,教师也会埋怨学生的不配合,反过来学生也在埋怨教师的敷衍,如此恶性循环,自然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在社会推广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使学生提前认识到未来自己所要面对的行业需求,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许多高校每年都会进行数学建模竞赛,在竞赛过程中产生的项目往往是社会上急待解决或者十分受关注的话题或者问题,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起找出解决方案,完成论文。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远远超出了传统数学课堂上的知识,那些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数学原理就通过实践的方式理解并得到实践,这无疑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欧亚学院从2016年开始着手建设校级重点课程,其中有一项标准就是课程的案例库建设。2017年《结构化写作》被纳入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一年之后,为适应社会需求,课程组也先后开展过对企业、教师和学生团体的培训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群体的案例,以满足不同需求,但是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原理并没有变。这些案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当教师再回到课堂上时,会思考哪些案例更加适应学生,原来的哪些课程案例可以更替。眼睛盯着未来,是课程始终保持活力的有效方法。欧亚学院有一个值得借鉴的考核办法,即产学案例转化集,要求老师将推广课程中的案例成功转化为课堂案例,并且要在课程大纲中体现,这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督促和提升。

2.3 课堂授课理念及授课形式更应该灵活化,以学生为中心。

社会推广的课程对象并不像传统校园课堂授课那样单一,几乎包含未成年和成年人所有人群。由于年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授社会推广课程的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都会花费更大的心力。如何开场,如何控场,如何收场,过程中做什么样的活动,表情该是什么样的,该在什么时候插入音乐,互动,设置什么样的奖品都会经过严格而又精心的设计。也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受众往往更加能够根据教师的节奏,投入到课堂环节中,课堂效果也相对较好。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往往还是一言堂、满堂灌,和学生之间很少甚至是零互动,加上课堂内容不能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一塌糊涂。西安欧亚学院多年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教师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課堂教学效果。有些课程确实能够脱颖而出,但也有些课程很难摆脱传统枷锁。

《结构化写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与传统高校的写作课程不同,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与结构化写作的意识,训练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养成结构化思维写作的习惯,并且能够进行清晰地阅读与思考。那么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仅靠教师讲授写作理论是达不到的,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实践。因此这门课程从头到尾使用项目制的方式完成。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写作和活动项目进行讨论、写作和演讲展示。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写作知识点和理论也自然得到了应用。不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高度发挥,教师也从讲台上转移到学生群体中间,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给予指导。表面上看教师轻松了不少,但是课前的课程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这中间有效的教具也是不能缺少的。传统课堂一支粉笔讲完一节课在今天不是不可以,但多数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更多样的教学辅助方式,比如多媒体、大白纸、马克笔、即时贴、水彩笔,甚至作为奖励的小礼品等,这些以前只有在社会推广课程中才会出现的教具,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走进了高校的课堂。

综上所述,由于市场发展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校来说,这也是一个切蛋糕的好机会,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推广课程产生,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加入社会培训师这个行列。但是学校和教师的使命不可变、不可忘,我们不必要因噎废食,反之可以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将二者融合起来,相互促进,思考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因此,深入探究社会推广课程如何反哺课堂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结构化案例课程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样板案例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